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国际间的竞争愈来愈明显地表现为国民素质和创造精神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生存、要发展则需要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在于塑造学生健康向上、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格,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的专业名词,而是指那些不会科学探究,不懂创造的人。然而,现在的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只是知识信息的接受器,处在一种被动接受的学习地位上,重复和再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物理教学中,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潜在的不足日渐显露——片面强调双基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的发展;以教师演示为主的学生实验,不利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时代的变化正期待着、呼唤着新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只重视科学知识,不重视科学技能;只重视结论,不重视过程和方法的现状,倡导学习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与动手。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1

2.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城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一些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末就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全方位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英国政府在通过的《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中就体现了“注重科学探究,强调个性化教学”的特点,由单纯的知识目标转向知识目标与过程目标并重,重视在观察、量度、描述、预测、实验、分析和解释等科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科学探究是该目标中学习计划的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我国也掀起了物理探究教学研究的热潮,其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过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科学,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物理探究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是不可改变的一种趋势。 (2)本课题与之联系及区别,预计有那些突破 本课题与国内外的课题目标是一致的,首先重视课堂教学,以课本为基准,在课堂中完成探究过程,使探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同时,本课题又重视课外探究,利用教材后的小实验、小制作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以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通过本课堂研究预计有如下突破: a、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的过程中,完善探究性教学的模式,深化探究性教学 的方法。 b、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相互的讨论,亲身去实践,去发现、去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老师通过教学实践掌握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进一步完善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模式。 理论价值: 探究性学习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性和主体性培养,促使学生获得来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性体验,从而掌握获得结论和发现真理的过程和方法,奠定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新课程标准》已提出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理念,这既是教师的期望,也是学生的呼声。并且学生所用教材是一个半学案性质的教材,实验与探究活动便于落实,如对于学生的探究活动,一般都提供背景材料,而对于学生的猜测则不求全;探究与活动所用的器材,是一般学校具备或可以取得的。2008年济宁市对农村学校实验器材的配备更是课题完成的一大保证。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