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原理综合练习

主要认识。

三者关系:偏移距为0时射线平均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而均方根速度比二者大;随着偏移距的增加,平均速度和射线平均速度的差别越来越大,而均方根速度则是先接近射线平均速度直到相等,再逐渐产生偏差。平均速度永远小于等于均方根速度。

认识:平均速度适用于井深、时深转换;均方根速度考虑了界面上的射线偏折,适用于大多数炮检距,用于水平叠加;复杂介质用射线平均速度。 6、射线平均速度的特点有哪些?

A对同一介质结构,炮检距越大,射线平均速度越大,且无限接近最高速度层的速度

B比平均速度更精确的描述了波在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C可作为分析各种速度的精度时的比较标准 7、叠加速度与均方根速度存在何种关系?

当地下介质为水平层状介质时,叠加速度就是均方根速度 8、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具有什么关系?

均方根速度的平方是由各水平层的层速度的平方以各层的时间加权平均得来的,利用均方根速度可以求取层速度,即Dix公式 9、说明求取叠加速度的方法原理。

对一组CRP道集上的某个同相轴,利用双曲线公式选用一系列不同速度计算各道的动校正量,当选取某个速度能把同相轴校正成一条直线,得到最好的叠加效果时,这个速度即为对应反射波的叠加速度。

第5章地震资料解释的理论基础

一、填空题(1分/空)

1、褶积模型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如果已知w(t)和r(t)求s(t),称之为正演;

如果已知s(t)和w(t)求r(t),称之为反演;如果已知s(t)和r(t)求w(t),称之为子波处理。(3空)

2、反射波对比的四大标志是:强振幅、波形相似性、 同相性、时差变化规律。(4空)

3、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同相位如波峰或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根据反射波的一些特征来识别和追踪同一反射界面反射波的工作,叫做?波形对比?。(2空) 4、时间剖面的纵坐标是双程旅行时,而地质剖面或测井资料是以铅垂深度表示的,两者必须进行恰当的时深转换,其媒介就是地震波的速度,它通常随深度或空间而变化。(3空)

5、地震剖面上的反射波展示波阻抗界面信息,必须经过一些特殊处理,如波阻抗反演技术等,才能把反射波所包含的界面的信息转换成为与“层”有关的信息后,用于地质和钻井资料的直接地对比。(3空)

6、水平叠加剖面上常出现各种特殊波,如绕射波、断面波、 回转波等,这些波的同相轴形态并不表示真实的地质形态。(3空) 7、绕射波时距曲线也是一条双曲线,它的极小点在绕射点 的正上方。(2空)

8、采用以下两种鉴别绕射波的办法:一种办法是人工绘制深度剖面; 另一种办法是时距曲线量板法。(2空)

9、凸界面的反射波特点概括为:凸界面反射波同相轴在水平叠加剖面上出现的范围要比实际的背斜构造的范围宽;容易造成与两翼较平的反射波发生干涉;相同曲

率的凸界面,埋藏越深,凸界面反射波出现的范围越宽;凸界面对反射波能量有发散作用。(4空)

10、如果圆弧的曲率半径用ρ表示,界面的埋藏深度用H表示,那么凹界面按其具体特点又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况:ρ=H为聚焦型凹界面;ρ<H为回转型凹界面;

ρ>H为平缓型凹界面。(3空)

11、地震勘探中垂向分辨率是指地震记录或地震剖面伤能分辨的最小地层厚度; 横向分辨率是地震记录或水平叠加剖面上能分辨相邻地质体最小宽度。(2空) 12、纵向分辨率通常用分辨深度所占波长数定量表示;横向分辨率通常用第一菲涅耳带大小定量表示。(2空)

13、影响垂向分辨率的主要因素:子波的频率成分、子波的频带宽度或延续时间、子波的相位特征、噪音或信噪比、炮检距或入射角、岩石的吸收作用、地表层的影响。(7空)

14、时间偏移与深度偏移的本质区别是偏移算法中对速度函数的定义方式。(1空) 15、讨论地震分辨率3个基本准则:瑞雷准则;雷克准则;怀德斯准则。(3空) 16、水平叠加剖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倾斜界面的同相轴向界面的下倾方向偏移;绕射波

没有收敛;回转波没有归位;侧面波无法在二维偏移中准确归位;界面倾斜时没有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5

空)

17、解决水平叠加剖面上存在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通过数学关系换算得到地质分界面正确空间位置、偏移处理和进行空间校正,恢复地质构造的真正形态。(3空) 18、在地下界面空间位置的讨论中,三个角度是指:界面真倾角?、视倾角?、测线方位角?。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sin??sin?cos?。(4空)

19、真深度hz由地面测线上某点到地下界面的铅垂深度、

法线深度h在射线平面内从O点到界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法线深度h。

和视铅垂深度hx从O点垂直地面向下到界面的深度称为真深度hz,也称为铅直深度或钻

井深度。(3空)

20、把波场从一个高度换算到另一个高度,习惯上称之为波场延拓。(1空)

二、判断题(准确的打?,错误的打?)(1分/题)

1、在测线上同一点,根据钻井资料得到的地质剖面上的地层分界面与时间剖面上的反射波同相轴在数量上、出现位置上,常常是一一对应的。(?) 2、偏移处理后的最终成果显示在深度域则为深度偏移。(?) 3、高频地震勘探的成果一定是高分辨率。(?)

4、侧面反射波可以用二维深度偏移的处理方法加以消除。(?) 5、在地震勘探中分辨能力与分辨率是同一个物理概念。(?) 6、Widess模型是用于讨论横向分辨率的一种典型模型。(?) 7、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适用于零偏移距的特殊情况。(?)

8、用反射波的t0时间与叠加速度计算的深度就是界面的法线深度。(?) 9、在相同振幅谱中,零相位子波的分辨率最高。(?)

10、影响分辨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频带宽度。(?)

三、名词解释(3分/题)

1、褶积模型:褶积模型是一种制作合成(理论)地震记录的模型,它假设每道地震记录是由地震子波与地下模型各层的反射函数之褶积所构成,必要时还可以加上随机噪声。

2、合成地震记录:合成地震记录是用声波测井或垂直地震剖面资料经过人工合成转换成的地震记录

3、波阻抗反演:波阻抗反演实际上是从地震剖面上消除子波影响,留下反射系

数,再由反射系数计算出能反映地层物性变化的物理参数波阻抗。 4、广义绕射:指反射波是从反射界面上所有小面积元产生的绕射波的总和。 5、几何地震学:几何地震学又称地震波的运动学,是研究波前的空间位置与传播时间的关系,通

过引入波前、射线等概念来描述波的传播规律

6、物理地震学: 7、波动地震学:

8、薄层解释原理:在时间~振幅曲线上,当Dh

10、品质因子:地震波能量E在一个波长范围内相对变化。

第6章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一、填空题(1分/空)

1、地震资料解释可分为三个阶段构造解释、地层岩性解释和

开发地震解释。地震资料解释主要包括两种方式:一是方式;二是方式。(5空) 2、我国东部地区由于受拉张力的作用,断裂通常表现为正断层。 在我国西部由于构造受挤压力作用,断裂通常表现逆断层。(4空) 3、不整合分为平行不整合与角度不整合两种。(2空)

4、在二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过程中,时间剖面的具体对比方法有:从主测线开始对比,遵循由易到难原则、重点对比标准层、相位对比、波组及波系对比、沿测网闭合圈对比(剖面的闭合)、和利用偏移剖面进行对比。(6空)

5、地震资料构造解释过程中的剖面闭合是指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上,沿侧线闭合圈追踪对比同一界面的反射波,在正交测线的交点处同一反射波的t0时间应相等;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