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幼儿教育的德育渗透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以培养君子儒(德才兼备的人)来作为教育的个体目标。到了价值观念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今天,幼儿道德教育不断受到重视,成为整个道德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幼儿道德教育仍存在着陈旧生硬、未能完全与时俱进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并力图从该思想中,窥探推动幼儿德育发展的新思路。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A.H)提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动机是由不同的需求组成的,有了需求,才推动人不断尝试和往前发展。因此,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类: 1. 生理需求
这是最低的需求层次,维持着个体生理机能的运转。马斯洛将呼吸、食物、水等归到这一层次,认为只有当这些基本的需求满足了,才有可能产生追求更高需求的欲望。 2. 安全需求
在生理机能的运转获得满足后,个体会渴望安全的获得。这种安全不仅指生理上的安全,还包括心理的安全。安全需求的实现,也是个体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3. 爱与从属需求
当个体的生命得以维持,安全的需求得以保障时,就会衍生
出情感需求。人类渴望与同伴交流,得到同伴的关注和接纳。这种关爱别人与被别人关爱的需求,使人感知到自己与周遭的联系,从而与同伴建立友好而温暖的关系。 4. 尊重需求
这是比爱与从属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当个体有能力去爱人,并被别人关爱的时候,便渴望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也由此建立起对自己的尊重。因此,信心、成就,尊重他人与被他人尊重,就成为这一层次的主要需求。 5. 自我实现需求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求,指有能力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到个人价值的需求。这一层次将个体的需求提高到了精神层面的追求上。
马斯洛将这五个需求塑造成由五个层次搭构而成的金字塔形状,最低的需求在最底层,自我实现就放在金字塔的顶端。马斯洛认为这五个需求并不孤立,更高级需求的出现,是以低层次的需求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为前提。通俗来说,心理需求的逐渐满足更有利于个体自主发展的实现。 二、当前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品德结构以满足直接需求的不随意动机和模仿成人,以及遵照成人的要求作为行动中心。因此,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挥德育的力量,?椭?幼儿构建健全的人格。具体来说,当前幼儿德育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 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的缺失
家庭和幼儿园是儿童获得道德影响的主要场所,但是当前道德教育环境仍有缺陷。家庭环境由家庭结构、经济、家长文化程度和家庭氛围等方面组成,不良的家庭生态质量不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单亲家庭结构中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存在自我认定的困难,形成抑郁悲伤的情绪;僵硬的家庭氛围和教育方式,不利于形成儿童与家庭的粘合性,导致正面的德育信息无法渗透。
幼儿园环境主要由班级环境、园内文化环境等方面组成,班级氛围和教师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当前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早已丰富多样,但部分教师仍无法给予儿童充分的心理安全环境,凌驾于儿童之上,使儿童充满了畏惧的情绪,进而不能充分了解教育的意义。
2. 智能电子产品对课堂德育内容的冲击
智能电子产品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使得家长处理儿童情绪问题变得十分便利。随处可见,每当孩子哭闹时,成人便拿出手机播放动画片,以此转移儿童的注意力。此外,许多年轻的家长也沉迷于手机游戏。作为儿童的直接榜样,这样的行为也引诱着儿童对未知的网络产生兴趣。根据我国2012至2013年城市儿童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0所城市4到6岁儿童使用电子产品、上网比例达到52.6%。这一比重现在仍在上升。 然而,学龄前儿童过度依赖屏幕娱乐会诱发许多问题,如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