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房地产行业当前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当代的商业房地产实际上始于一九九八年。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这个行业一开始就伴生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发展神速,一方面为经济建设和人居环境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方面仍然长期存在着诸多问题。对此,相关各方面都需要冷静而客观地作出思考,方能真正找到彻底解决行业内问题的有效方法。
房价控制:房价问题一直是业内的焦点问题。控制房价是一把“双刃剑”,没有控制任其狂飙肯定不行,重拳连击过于苛严也会出问题。须认识到,房价曾经发生过的暴涨之本质原因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并非只是开发商炒作的结果。
地价控制:在房价高涨的诸多因素中,位居首位的是地价的急升。在宏调已见成效、楼市明显萎缩之际,今年二季度中国主要城市的地价总体水平同比仍然上升了11.94%。单一的“竞价取地”方式(挂牌和拍卖)、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和“GDP第一”的思想、急于求成的“城市经营论”等,都是其背后的原因。
土地供应:地价与房价的高企还有一个因素是土地供应量降低。中国每年有过千万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上千万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对于开发用地的持续需求。考虑到国家的经济安全,保有必要的耕地是必须的,同时须注重因地制宜决定土地政策、开垦荒地、推广科技农业,提高农作物单产以及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等,而不宜按传统的、低效的农业生产能力来锁定耕地保有面积。应努力促
1
进土地使用的高效化。
“土地财政”:地方要发展,土地变现一直是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是就有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之说。显然,仅靠有限的土地来维持地方长久发展所需的资金供应是不妥当也不长久的,政府需要研究可以有效替代“土地财政”的财政措施。
整顿开发商:今天中国的开发商在整体上已经被“妖魔化”宣传了。我们应当承认,开发商当中既有优秀而正派的一群,又确有恶劣而腐败的一批。政府应通过有效的行业政策和策略来引导、教育及整顿开发商队伍。对开发商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利益集团:由于房地产业市场大、政策影响因素多、资源取得的“灵活性”高,业内确实存在着一些房地产商与官员勾结,利用政策和权力形成“利益集团”的现象,对此必须加以严重关注和严格控制。
防止暴利:房地产业中确实有过暴利,但不说明房地产行业就意味着暴利。事实上,在九十年代上半期,全行业是微利的,而如今微利时代复又到来。防止行业中的暴利可以通过征收“暴利税”等综合方案来解决。
浮躁心态:开发商的社会形象之所以普遍不好,与其暴富之后的浮躁心态有关。但是,浮躁心态不仅限于开发商,而是在我们这个社会中普遍地存在着。浮躁心态正在造成巨大的社会损伤。政府应加强必要的引导和教育。
引导整合:中国开发商的数量多到惊人,在各地区引起了不合理的竞争。在行业调控中,政府应有相应的政策支持重组整合,一方面
2
保护优秀的和负责任的中小企业,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积极实施并购重组。
扶持中小:在房地产行业内,并非所有大型企业就是好的,也并非所有中小企业都是没有实力的。应注重利用政策来扶持一批在某方面或某些方面有竞争力的中小型企业,以其专长和灵活性来保持行业中持续的活力。
鼓励进步: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行业内的许多问题,其实在十年前就已经有了,而不少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房地产行业的进步远不止是产品质量和规划设计方面的进步,很需要在政府的指导之下实现全面的进步。
产品质量:对于产品质量的监控,政府、开发商、市场都有责任。一些企业自身拥有质量管理方面的系统和要求,但不少企业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却十分乏力。政府应加强指导建立和健全行业内的品质监控体系,毕竟房屋质量是事关百姓生活和城市形象的百年大计。
审美遗憾:在中国,“千城一面”已成为不争的现实。我们在大建设的过程中,为城市、为未来、为后代也为我们自己留下了太多的规划和设计方面的审美遗憾。须知建筑物一旦形成就很难拆除,并且由于拆迁成本的上升,愈往后将愈难拆除。
资源消耗:中国的建筑物平均单位面积能耗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而我们每年的新增建筑量又大得惊人,此事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否则,中国的房地产业会严重地透支后代的资源、透支全球的资源,甚至由此引起更严重的国际政治关系问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