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系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系《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 课程代码:ZB1006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学分:3 学时:54(理论学时:38;实验实践学时:16)

面向对象:经济管理类专业 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经济学》(包含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和《统计学》等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计量经济学是在对社会经济现象作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运用模型方法定量描述和分析具有随机性特征的经济变量关系的经济学分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达到:1、了解计量经济学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具有的特征与地位,了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在经济学科的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2、掌握计量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计量经济学建模的基本原理;3、掌握计量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程序;4、初步具备运用计量经济分析软件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实际经济问题作定量分析的能力; 三、课程考核要求

1.考试目的与要求:考察学生对计量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简单的计量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采取多元化的考核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校效果。

2.考核形式: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过程考核,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另一部分是期末卷面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3.成绩评定:采取百分制进行核算,其中过程考核占30%,期末卷面考试占70%。 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学时分配和教学环节安排

《计量经济学》学时分配

章次 内 容 讲课学时 上机时数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0 6 第三章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6 2 第四章 异方差性 4 2

第五章 自相关性 4 2 第六章 多重共线性 4 2 第七章 虚拟变量回归 2

第八章 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 4 2 复习 2

合计 38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计量经济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了解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之间的关系;掌握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经济问题的步骤与使用的数据类型;了解计量经济学计量模型的用途。

教学重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经济问题的步骤与使用的数据类型 教学难点:时序数据、截面数据、混合截面数据和纵列数据区别

第一节 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一)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1.概念 2.研究对象

(二)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 1.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2.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的关系 3.计量经济学与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第二节 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步骤 (一)设定模型 (二)估计参数 (三)检验模型 (四)应用模型

第三节 变量、参数、数据与模型 (一)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变量

(二)参数的估计

(三)计量经济学中应用的数据 1.截面数据 2.时序数据 3.混合截面数据 4.纵列数据

(四)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第二章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及它们的区别;了解回归分析的作用;理解随机干扰项产生的原因;掌握总体回归函数和样本回归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经典假设;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的计算公式、性质和应用;理解拟合优度指标:决定系数R2的含义和作用;掌握解释变量X和被解释变量Y之间线性关系检验,回归参数?0和?1的显著性检验;了解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的方法。

教学重点: 一元线性回归的经典假定;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参数的基本思想及估计式,估计式的分布性质;最优线性无偏估计;拟合优度的计算方法、特点与作用;对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运用Eviews软件实现对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估计和检验

教学难点: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参数的基本思想及估计式,估计式的分布性质;对回归系数的假设检验

第一节 回归分析与回归函数 (一)回归的含义

(二)统计关系与回归分析 1.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 (三)总体回归函数 1.总体回归函数 2.总体回归函数的形式 3.总体回归模型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