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部首整理(5)

一.貝部

象形。《說文》:古者貨貝而寶龜,周而有泉,至秦廢貝行錢。凡貝之屬皆从貝。

《王力字典》:部首总论 古人曾以貝作為貨幣,因此貝部字一般表示與財物有關的意義。①名詞,如財,貨,資,賦等;②形容詞,如貴,賤,貧,費等;③數量最多為動詞 a, 有關商業活動的,如販,買,賈,贖等;b, 有關財物給予的,如賜,貽等;c, 其他,如負,則。

1.負:會意。上為“ク”,下為“貝”,表示人有錢財為依靠。《說文》:從人守貝,有所恃也。一曰受貸不償。《段註》:會意。凡以背任物曰負,因之凡背德忘恩曰負。

《王力字典》: ① 用背馱東西。如《莊子·逍遙遊》:“背~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後乃今將圖南”; ② 違背背棄。如《戰國策·齊策四》:“客果有能也,吾~之,未嘗見也”; ③ 失敗,與勝相對。 ④ 小於零的; ⑤ 虧欠; ⑥ 遭受,蒙受。如《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鄒陽客遊,以讒見禽,恐死而~累”。

现代作:《現代漢語詞典》: 背(負荊請罪);擔負(身負重任);依仗(負隅頑抗);遭受(負傷);享有(久負盛名);虧欠(負債);背棄,辜負(忘恩負義);失敗等。

2.質:說文:“以物相贅也。” 同源字質,贅。說文:“質,以物相贅也。”又:“贅,以物質錢。”都有抵押的意

1

義。音義都相近,是同源詞。 《王力字典》:常用義 ①抵押 ②通“贄”。初次拜見長輩所送的禮物。 ③本質,本體,本性。

④樸素,質樸。如《論語·雍也》:“~勝文則野,文勝~則史。” ⑤質地,底色。

⑥對質,驗證。如《中庸》:“~諸鬼神而無疑。”引申為就正,評斷。如朱熹集傳:“質,正。”

⑦箭靶。如《莊子·徐無鬼》:“臣之~死久矣。”

現代作: 《現代漢語詞典》:性質,質量;物質;樸素;詢問、責問;抵押(品)。

3.則: 會意。與“貝”的本義無關,後入該部。從鼎,從刀。則的本義是法律、章則,因古代法律是用刀刻在鼎上,春秋鄭國就有“鑄刑書于鼎”的說法,則中

1

王力《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2000年版;

的貝是鼎字的演化。2

現代作: 《現代漢語詞典》:規範;規則;效法等。

4.責:會意。《說文》:“求也”。“債”的初文。貝,指財物;上半部份為由,朿ci的变形,朿,木芒,傷人而不致命,比喻債務雙方的關係。本義為索取(財物),現不用。3

《王力字典》:①求取,索取。《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則於人,則遠怨矣。”②譴責。《戰國策·趙策三》:“吾請為君責而歸之。”③責任。《孟子·公孫丑下》:“有言責者,不得其言則去。”④債款(音債)

現代作:《現代漢語詞典》:責任;質問;要求做成某事或行事達到一定標準;責備等義。

5.賢:《說文》:“賢,多財也。有善行也。”《段註》:“財各本作才今正。賢本多財之稱;引伸之,凡多皆曰賢。人稱賢能。因習其引伸之義而廢其本義矣。” ①多財,蓋以賢字從“貝”。貝。財也。

②多才,蓋以多才識才藝者。為國之所寶,故賢字從“貝”,貝,寶也。

③勞也;勞,賢也。賢勞二字其義一也。賢,多財也;蓋以聚財守貝,事多而勞也。賢,多才也;蓋以“聖人之大寶曰位”,為國為民,事多而勞也。《詩》“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從事獨~”

④賢,目視之,手持之,有固守、固持之義。加貝為賢,財貝之固,才德之固也。賢有堅固義。

⑤能幹有德之人。如“見賢思齊”、“選賢與能”。 ⑥才德而明理。如《論語·雍也》:“~哉!回也。” ⑦對人之敬稱。4

現代作:《現代漢語詞典》:有德行的、有才能的(人);敬辭。

二.足部

《说文》:“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足,上面的方口或圆形代表膝盖,下面的表示脚。意思是脚在膝下,是个象形字。后由人的脚引申为物的脚,如鼎足、牛足等。古人常用手足指代兄弟。足,又假借为“足够”、“满足”、“补足”的“足”,再引申为“值得”,如成语“微不足道”。5

《王力字典》:足部的字,意義都與腳有關。大致可以分為三類:①名詞,有的是下肢器官,有的是與腳有關的東西。例如:趾,跟,距,蹤,跡等;②表示腳的各種動作的動詞,數量居最多。例如:跋,跑,跪,跳,踐等;③形容詞,表示腳的各種動作的狀態。例如:踟躕,蹣跚,躑躅,蹁躚等。 1.蹇:

234

戈春源《漢字部首源流》,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8頁;

余輝《说字理 解汉字》,氣象出版社,2011年版,第420頁; 鄭和《中國文字結構選解》,學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4頁; 5

戈春源《漢字部首源流》,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35頁。

《說文》:“跛也。从足,寒省聲。”蹇,指兩腳走路不順。

蹇,足受寒氣、寒冷而難行,故蹇為難行之貌。引申為險阻艱難之象。凡事不如人意,進行不順利者,皆為“蹇”之象也。《說文》有“蹇”字而無“謇”

6

字。

《王力字典》:

①跛。《莊子·達生》:“汝得全而形軀,具而九竅,無中道夭于聾盲跛~而比於人數,亦幸矣”;

②困苦,不順利。《易·蹇》:“~,難也,險在前也”; ③通“謇”,句首語氣詞; ④《易》六十四卦之一;

⑤通“褰”,揭,提起。《莊子·山木》:“搴裳躩步,執彈而留之”; ⑥通“搴”,拔取。《管子·四時》:“毋~華絕芋”;

⑦凝滯,停留。《管子·水地》:“凝~而為人,而九竅五慮出焉”;

⑧蹇蹇,通“謇謇”,忠直的樣子。《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現代作:《現代漢語詞典》: 跛;不順利(命運多蹇);指驢,也指駑馬;姓。

(謇,《說文》無。行動不便利為蹇,言語不流利為謇。現代作:口吃,言辭不順暢;正直) 2.蹙

《說文》:“蹙,迫也。” 《王力字典》 ①緊迫,窘迫;

②逼,逼近。《周禮·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本,~于脑而休于氣”; ③緊縮,收縮。《詩·大雅·趙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

④局促拘謹。【蹙然】,【蹙蹙】:局促不舒展的樣子; ⑤通“蹴”。踩,踏。

現代作:《現代漢語詞典》:緊迫;皺(眉頭),收縮(蹙額)

3.蹶

《說文》:“蹶,僵也。一曰跳也。” 《王力字典》:

①跌倒。《淮南子·精神》:“形勞而不休則~,精用而不已則竭”; ②踩,踏。《莊子·秋水》:“赴水則接腋持頤,~泥則沒足滅跗”;

③踢。《論衡·論死》:“使舒手而擊,舉足而~,則所擊蹶,無不破折”; ④快走,跑。【蹶蹶】【蹶然】:行動急遽,反應敏捷的樣子。《莊子·至樂》:“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成玄英疏》:“蹶蹶,驚動貌”;

⑤跳動。《呂氏春秋·知化》:“夫差不聽。子胥兩袪高~而出於廷。曰:‘吳朝必生荊棘矣。’”《高誘注》:“蹶,蹈也。”“蹈”即跳動,兩手高舉而行,兩個衣袖自然舞動。

6

鄭和《中國文字結構選解》,學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3頁。

現代作:《現代漢語詞典》:摔倒,比喻失敗或挫折(一蹶不振);騾馬等用後腿向後踢叫尥蹶(ˇ)子。

三.辵部

辵部的字都和行走的意義有關。《說文》:“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凡辵之屬皆从辵。讀若《春秋公羊傳》曰“辵階而走”。”

《王力字典》:①忽走忽停,辵辵,行走躊躇的樣子。②奔走,匆促急行:“有如云,追所追者,止能追者,~而從之。” 例如:

1. 迂:

《說文》:“迂,避也。”《段註》:“迂曲迴避,其一義也。”

《王力字典》:①迂迴曲折。②迂闊,不切實際。如《論語·子路》:“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③邪僻,不正。《國語·晉語一》:“不度而~求,不可謂義。”

現代作:《現代漢語詞典》:曲折、繞彎;迂腐。

2.迪:

《說文》:“迪,道也。”《段註》:“道兼道路引導二義。” 《王力字典》:

①道路,引申為道理,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楚辭·懷沙》:“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

②行走,動作,實行。《書·微子》:“商其淪喪,我枉為臣僕,詔公子出~。”

③引導,開導

④引進,進用。《詩·大雅桑柔》:“維此良人,弗求弗~” ⑤跟從,遵循。《漢書·敘傳下》:“漢迪于秦,有革有因。” ⑥句首句中語氣詞。

現代作:《現代漢語詞典》:開導,引導。

3.道

《說文》:“道,所行道也。一達謂之道。”《段註》:《毛傳》每云行,道也。道者人所行故亦謂之行。道之引申為道理,亦為引道。首者行所達也。首亦聲。

道,人所行道也,亦可謂人所行蹈也。“道”、“蹈”音通義近。蹈者,舉腳踏地也,故可曰“道者蹈也”;“蹈者道也”。道有行義,故从辵(行)。行進中面向彼處故从首(面)。7

①路,道路。《論語·泰伯》:“任重而道遠。”引申為水流通行的途徑; ②方法,途徑。《孟子·梁惠王下》:“交鄰國有~乎?”又為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必有可觀者焉。”;

③道理,規律。《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7

鄭和《中國文字結構選解》,學苑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3頁。

④政治主張或思想體系。《論語·衛靈公》:“~不同,不相為謀。”; ⑤述說;

⑥先秦諸子有道家,魏晉后有道教;

⑦引導。《論語·學而》:“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⑧量詞,用于長條形事物(後起); ⑨宇宙萬物的本原,本體。

現代作:《現代漢語詞典》:①道路②水流通行的途徑③方向;方法;道理④道德⑤技藝⑥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⑦屬於道教的,也指道教徒⑧線條⑨量詞⑩說;以為。

4.遂

《說文》:“遂,亡也。亡,逃也。”

遂,走之旁,表打猎奔走;右半邊像野豬中矢之形。人捕獲得野豬,表遂心如願。8

《王力字典》:

①前進,前往;引申為進薦,舉薦。“佑賢輔德,顯忠遂良。”

②順遂,通達。《國語·周語下》:“節之鼓而行之,以~八風。”又為成功,完成。《論語》:“成事不說,~事不諫。”引申為順利地成長,又為使成長,養育。《國語·齊語》:“~滋民,與無財,而敬百姓,則國安矣。”;

③田間小水溝;

④水中的通道。《荀子大略》:“迷者不問路,溺者不問~。”; ⑤遠郊; ⑥副詞;

⑦通“邃”,深遠。《楚辭·天問》:“~古之初,誰傳道之?”; ⑧通“隊”。墜落,往下沉; ⑨古代取火工具;

⑩舒展寬鬆的樣子。《朱熹集傳》:“容、遂,舒緩放肆之貌。”

現代作:《現代漢語詞典》:順,如意;成功;就,於是。

四. 戈部

象形。《王力字典》:戈部的字多與兵器或武事有關。一,與兵器有關者。名詞如戈、戟、戚等;动词如截、戕、戮等;二,與武事有關者。名詞如戎;動詞如戰、戢、戍等。

義:古時的一種兵器;形:小篆戈,象其形。

1.踐:

①《說文》:“踐,履也。”《段註》:“履之著地曰履。履,足所依也。” ②踐,滅也。踐使殘壞也。《尚書註疏》卷十七:成王東伐淮夷遂踐奄。 ③踐,用腳踏叫滅,故從足;戔有毀壞意,故從戔。實踐,就是實實在在做,實現了“這個”;便踐滅了“那個”。正如:募捐者得到若干;而認捐者便損去若

8

余輝《说字理 解汉字》,氣象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