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乡镇工业园区建设的做法和思考
近年来,安宜镇紧紧抓住“沿河开发”的机遇,坚持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按县城总体规划、自筹资金、自主开发建设了安宜工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0000亩,经过两年时间建设,目前,建成区已达3600亩,进园落户项目62个,其中外商独资项目4个,中外合资项目7个,民资项目51个。进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累计14.27亿元,合同利用外资2100万美元。园区内现有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形成30个亿的产销规模,园区经济占到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75%,吸纳就业人员近10000人。园区的建设同时带动了周边2000多户农民通过劳务、用工、出租房屋等不同途径致富奔小康。实践证明,安宜工业园已成为开发开放的主战场,镇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吸纳各类生产要素的聚宝盆,推进“双创”和“三重”工作的示范区。 一、园区建设的几点做法
1、坚持科学规划创园。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按序时推进”的建设思想,确立 “现代化、园林式、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定位。在符合县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将工业集中区规划为“工业生产区、生活服务区、行政服务区”三个功能区;对每个区的区位、面积、建设要求都一次性规划设计到位,并进行详规控制。对园区道路网络、对外进出循环通道以及园区标志和区旗等同步设计到位。 2、坚持一流标准建园。制订园区建设管理规定,根据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要求,努力提高园区建设品位。按照规划要求对进入园区的
1 / 3
每个项目从平面布置、立面效果、绿化面积、厂房办公用房设计,到围墙风格、墙体色彩、厂区大门宽度及式样等都进行逐个审核,在总体协调的前提下,做到“一企一特、一厂一景”。点面结合,相得益彰,逐步提高园区整体品味和建设水平。
3、坚持重大项目兴园。坚持从生态环保、高科技含量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在项目源头上,杜绝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项目入园,禁止化工及污染项目进园。在项目审批上,严格把好进园项目审定关。对一般项目抬高门槛,提高投资强度;对特殊项目应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将乡镇工业园进行重新洗牌,该撤的撤,该并的并,鼓励镇与镇、镇与部门联合办园,利益共享。整合资金、人才、产业等优势,向重点镇、重点园区倾斜。统一打县(市、区)开发区的牌子,建立特色显著、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乡镇工业集中园,加快行业集聚,拉长产业链条,推进“三重”步伐。
2、要在开发模式上求突破。当前,各地工业园区的开发从规划、征地、基础设施配套到厂房设施建设,直到获得一定的税收收入以及创造就业机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应逐步引进公司制开发模式,从开发、到管理、到运营主要运用市场手段,逐渐减少行政行为,逐步将工业园区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为市场行为,充分发挥“无形之手”的魅力和作用,放权、放手、放心地鼓励开发企业将土地生产力、设施使用率、地产的租赁和销售以及环境竞争力的培植作为业务,以投资土地开发和设施建设并通过其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来获得稳定收入,实施滚动开发。这样,政府既可降低投资成本,又可获得税
2 / 3
收收入。
3、要在投资主体上求突破。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完全靠政府投资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需要寻找新的投资主体。进一步降低准入条件,放宽注册资金要求,加大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民资外资落户。逐步将工业园区的投入由财政一元投入为主转变为财政、民资、外资多元投入。
4、要在创新服务上求突破。工业园区在招企业、引项目上,应淡化有形政策,强化无形服务。在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法规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提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全面提升工业园区的服务层次,提高各项服务质量。结合乡镇事业单位改制可将乡镇企管站、招商办、统计办、劳动所等部门整合到园区办,既达到减人、减事、减资的目的,同时使整合后的部门走上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5、要在构建和谐园区上求突破。随着园区建设规模的扩大,近郊农民逐步失去土地,如何既保证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园区快速发展,又保证周边失地农民全面奔小康,需要政府在土地经营权流转上、征地补偿分配上、在园区三产服务上、在园区劳动力就业上、在失地农民保障机制上转换观念,积极创新模式,制订相关保障措施,从而保证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园区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取得“双赢”的效果,真正在“三个代表”指导下实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