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地理全国卷答案

2016高考地理全国卷答案

【篇一:2016高考地理试题全国卷2(附答案)】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b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2.c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b

3.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图1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4.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4.a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5.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5.d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6.c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7.d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8.c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泥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图2

9.河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 a.1-3月

b.3-6月9.d c.6-9月 d.9-12月

10.水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 10.b a.径流量增大 b.河道淤积 c.流速加快 d.河床展宽

11.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 11.a a.切断潮流泥沙补给 b.加速汛期洪水下泄 c.提高潮流冲淤能力 d.拦截河流入海泥沙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图4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 图4

(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9分)

(2)表1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1。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5分)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增加生物多样性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表1

(3)说明法国为整治和开发罗讷河而设立“国立罗讷河公司”的原因。(4分)

(4)说明“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汊”对恢复河流生态的作用。(6分)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图5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7分)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9分)

【篇二:2016年高考全国1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

“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图2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 10.磷高累积区是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11.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 【答案】1.d2.a3.c【解析】试题分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