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①概念澄清与界定

首先,要弄清概念定义的范围 ; 其次,决定一个定义。 ②发展变量指标

首先,列出概念的维度; 其次,建立测量指标。 第一种方式是寻找和利用前人已有的指标。 第二种方式是研究者自行寻找。 3、指标选择的多样性 4、操作化的几个例子 (1)“溺爱孩子”

首先,根据“溺爱孩子”概念的名义定义,将其操作化为4个不同的维度: 1.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2.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3.对孩子过分迁就;

4.物质上对孩子尽量满足。

其次、在每个维度上选择若干个具体指标。 (2)“人的现代性”

1.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2.年老者的角色 3.教育期望与职业期望 4.可依赖性 5.对变革的认识与评价 6.公民权 7.消费态度 8.对尊严的评价 9.效能 10.家庭大小

11.意见的增多 12.与国家的认同 13.信息 14.大众传播媒介 15.亲属义务 16.社会阶级分层 17.新经验 18.妇女权力 19.宗教 20.专门技能 21.对时间的评价 22.计划 23.工作信念 24.了解生产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①“是否属于某一个组织”、②“所参加的组织的数目”、③“哪一个组织在政治上持有自己的观点”、④“是否用谈话或书信方式向政府官员表明白己的观点”、⑤“参加投票的次数”、⑥“是否曾高度关心某件公共事务”。 (二)问卷的设计的主要步骤 1、探索性工作

首先,研究者要亲自进行一定时间的非结构式访问;

其次,通过访谈去发现有含糊性和不符合客观实际的问题;

再次,通过访谈把自由回答的开放式问题转变成多项选择的封闭式问题。 2、设计问卷初稿

第一,根据研究假设和所测变量的逻辑结构,列出问卷内容; 第二,将探索性工作中得到的问题的答案写在一张张卡片上; 第三,安排并调整好卡片的结构和顺序;

第四,最后将满意的结果抄在纸上,并附上上封面信等有关内容,形成问卷初稿。 3、试用和修改

对预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检查: (1)回收率

(2)有效回收率

(3)对未回答的问题的分析 (4)对填答错误的分析 第 三 节 访 问 法 一、访问法的意义和特点

访问法是以谈话为主要方式来了解某人某事、某种行为或态度的一种调查方法

与其它调查方法相比,访问法的最大特点在于,访问是一个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过程,访问者与被访问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贯穿调查过程的始终,并对调查结果产生影响。 访问法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灵活性。 其二,范围广 其三,真实有效 但访问法也有不足之处: 其一,费用大、时间长

其二,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受调查者的能力、水平、态度、访问技巧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三,不能给调查对象提供足够的时间,使其深入思考。 二、访问的种类

(一)结构式访问与非结构式访问

(二)一次性访问与重复性访问 (三)集体访问和个别访问 三、访问的程序与技巧 (一)访问的准备 1、准备访谈计划

准备交谈问题时要注意:

其一,用词要小心,要用谈话对象肯定能听懂的话,避免使用技术术语;

其二,提问的措辞一定不能流露出自己的偏向,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影响谈话对象的态度;

其三,安排好问题的顺序。 2、试谈

3、编制访问的程序表

例1,他(她)这时上学的年龄是否合适?您是否想让他早点上学或晚点上学? 此时开始合适--------------------------------1 最好再早点-----------------------------------2 最好再晚点-----------------------------------3 没有把握,或不知道-----------------------4 例2,如果希望早点或晚点(2或3),你希望在几岁开始上学? 三 岁半以下------------------------------------1 三岁半到四岁----------------------------------2 四岁到四岁半岁 ------------------------------3 四岁半到五岁----------------------------------4 五岁半到六岁----------------------------------5 六岁以上----------------------------------------6 不知道-------------------------------------------7 (二)进入访问

1 访问者在接近被访问者时,要做到: (1)进行自我介绍; (2)说明来访的目的;

(3)告诉被访者他是如何被选出来的;

(4)把随带的过去调查结果的剪报或过去研究发表的概要展示给他看; (5)利用肯定进见的方式进见。 2、拒绝的理由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1)受访者对访问不感兴趣;

(2)受访者认为调查是“愚蠢的”和“没有价值的”; (3)受访者与访问员语言不通;

(4)受访者现在太忙,不能够或不愿意费时间接受访问; (5)受访者已接受过其他机构的访问。 3、进入访问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 (1)陌生感,它使双方拘束无言;

(2)调查对象以各种原因拒绝受访,访问者由此产生怯场和不耐烦情绪; (3)由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地位不平等,产生不自然感。 (三)访问的控制 1、提问控制 (1)题目转换

所谓功能性问题,是指在访谈过程中为了对被访问者发生某种作用而提的问题。 跑题时进行引导性提问的方法有: 归纳法; 提要法 ;

以动作转换话题。 (2)对问题的追问

一个中立的追问包括: 其一,复述问题; 其二,复述回答 ;

其三,表示理解和关心 ;

其四,停顿;

其五,一个中立的问题或评估。 (3)合适的发问与插话 (4)提问的注意事项

第一,始终保持中立态度;

第二,把握方向主题焦点,尽量减少题外话,以便集中注意力讨论重要问题; 第三,注意时间上的顺序;

第四,使用语言越简单越好,以能达意为原则;

第五,根据访问对象特点,灵活掌握问题的提法与口气 。 2、表情与动作控制

在运用表情时要注意防止: (1)毫无表情 ;

(2)用表情控制,即访问员要控制自己的表情使其符合被调查对象所谈的情境。 (四)结束访问

访谈结束应掌握两个原则: (1)适可而止 ;

(2)要把握住结束谈话的时机 。 (五)访问记录 四、访谈中的倾听 (一)“听”的方式

1、行为层面的“听”

访谈者在行为层面上的“听”指的是听的态度 。 (1)表面的“听” (2)消极的“听” (3)积极关注的“听” 2、认知层面的“听”

认知层面的“听” 指的是对“听”的理解态度。 (1)强加的“听” (2)接受的“听” (3)建构的“听” 3、情感层面上的“听”

访谈者在情感层面上的“听”指的是听的感受 。 (1)无感情的“听” (2)有感情的“听” (3)共情的“听” (二)“听”的基本原则

1、不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 2、容忍沉默

总之,访问者在访问过程中始终应该:

(1)耐心细致,即使在亲密的态度之中也要采取理智的批判态度; (2)不带某种权威的架子,即要以平等的态度访问; (3)不要采取忠告或训诫式的态度; (4)不和对方进行议论;

(5)发现下列情况就要进行交谈而停止提问: (a)需要帮助对方说话;

(b)需要解除交谈对象的恐惧不安;

(c)为了正确地把握对方的思考和感情而鼓励对方;

(d)失掉谈话的机会或忘了所谈的问题,要回过头去议议等。 第六章 教育实验法

第一节 教育实验法概述

一、实验法的基本原理

实验法的基本原理:首先以一个理论假设为起点,这个假设是一种因果关系的陈述,它假定某些自变量会导致某些因变量的变化。 进行如下操作:

1、在实验开始时对因变量(Y)进行测试(即前测); 2、引入自变量(X),让它发挥作用和影响; 3、在实验结束前再测量因变量(即后测); 4、比较前测与后测的差异值检验假设。 因此,实验通常包括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1)自变量和因变量; (2)实验组和控制组; (3)前测和后测。 二、实验法的含义和特征

1、实验法的含义

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创设一定的情境,控制一些无关因素,主动地操纵某些实验因素,从而验证假设,确定实验因素与实验结果之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2、实验法的特征

教育实验法有如下特征:

第一,实验法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

第二,实验法是通过改变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态来研究的方法; 第三,实验法是用来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的有效方法;

第四,实验法要求有验证,有严格的操作规则,精确地测量手段和数据处理,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

三、教育实验的种类

(一)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前实验(Pre---experiment) 准实验(Quasi---experiment) 真实验(True---experiment)

(二)开创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改造性实验 (三)单科单项试验、多科实验和整体实验 (四)单组实验、等组实验和轮组实验

(五)单因素实验、双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四、教育实验的功用

(一)教育实验能准确地揭示教育的必然规律;

(二)教育实验可以检验某一理论的正误,甄别某一方法的优劣,为教育改革探索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育实验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研究问题的志趣。 第二节 教育实验设计 一、教育实验设计与实验效度 (一)教育实验设计

教育实验设计是研究者针对实验课题,为验证实验假设,对整个实验过程所做的周密而详细地安排计划。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该具备如下条件:

1、充分的实验控制 2、不加人为的修饰 3、比较的基础 4、非污染的数据 5、代表性 6、省力原则

(二)实验效度 1、内在效度

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决定着实验结果的解释 。 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八类因素影响实验的内在效度:

(1)偶然因素 (2)成熟 (3)测验 (4)测量手段 (5)统计回归 (6)被试选择的差异 (7)被试的流失 (8)取样——成熟程度交互作用 2、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涉及到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 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四类因素影响教育实验的外内效度 : (1)测验的交互作用;

(2)抽样误差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3)实验安排效应; (4)多重处理干扰。

提高外在效度的措施主要有:

(1)使被试取样具有代表性; (2)使实验情境与教育教学环境尽量接近; (3)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进行重复性实验。 二、确定实验课题

(一)教育实验课题应是教育理论和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教育实验课题应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三)实验课题的范围应恰当

(四)实验课题应是能够解决的问题 (五)实验课题的表述应简洁明确 二、建立研究假设

三、实验变量的确定和分解 (一)实验变量的分类

实验变量分为三大类: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1、自变量

自变量是呈现给被试的刺激变量,一种假定的原因变量,是实验者主动操纵的变量。 2、因变量

因变量是指被试对所呈现的刺激的反应,是一种结果变量,是在自变量作用下可能产生的结果。 3、无关变量

无关变量指除自变量以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数值变动而对实验结果起干扰作用的因素。 4、三类变量的处理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二)实验自变量的确定

实验自变量根据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数量的变化和性质的变化两种。它们都具有下列特点: 1、可变性; 2、确定性 ; 3、操作性 。

实验自变量的确定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实验自变量的数目;

第二、确定每一个自变量的水平数目; 第三、自变量各水平的具体化。 (三)实验因变量的确立与分解

实验因变量的指标应具有下面的特点:

1、因变量的变化发生于自变量之后或与自变量同时发生; 2、具有可观测性;

3、与实验自变量的相关性。

实验因变量的确立与分解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依据实验目的,寻找因变量; 第二、分解因变量,寻找具体指标 ; 第三、确立具体指标的观测方法 。 四、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 实验因素 非实验因素 实验因素的水平 实验处理 被试

实验效果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为了简化叙述,我们将引入下面一些符号: X——自变量,即实验处理; Y——因变量;

Y1,Y2 ——实验组前、后测平均成绩;

, ——控制组前、后测平均成绩; R——随机分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