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 对违法说“不”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揭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些主要原因,向我们未成年学生敲响警钟,警示我们要认真学法用法,不做无知法盲,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健康心灵,克服盲目模仿和从众心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杜绝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危害,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如何避免违法犯罪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什么是违法?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的种类,犯罪的特征,罪刑法定和无罪推定原则,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一般违法和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等内容。 1、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2、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3、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4、认识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教学内容 1、自制课件。2、有关美好家庭的图片。3、绘画用具,如油画棒、纸张等。4、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学资料。 1、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2、了解违法行为的分类;3、认识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认识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采用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等 教材、课件、多媒体。 探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危害,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知道如何避免违法犯罪 采用设问法、事例说明法、讲授法、归纳法、启发式教学等
节 看图表,了解我国未成年人罪犯占罪犯总数的比率。引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导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法律知识。无知!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法入 律知识, 一、什么是违法? 第一环节 “案情发布”。 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违法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些行为,我们平时感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的时候就有可能是违法行为。 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伸出热情援助之手,这样做才够朋友。然而你可曾想到,冷不防你的热情会把你拉进犯罪的泥潭,此时的你或许还不知道错在哪里呢! 阅读117面的案情发布《应该怎么做?》 杨益刚到底错在哪里了?他犯了什么法? (1)、窝赃:明知是他人犯罪所得的赃款、赃物而代为转移、藏匿或为其提供秘密隐蔽场所的行为。 (2)违反了《刑法》会受到刑罚处罚: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新课学并处或单处罚金。(课文P118页) 习 2、窝赃及其处罚(见“相关链接”P118页) 不要笑杨益刚的无知,我们身边有很多同龄人就是因为无知在浑然不觉中走向了犯罪! 第二环节:违法行为及其分类。 通过前一环节的案例分析,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两种情形。 违法的含义: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公民和社会团体,违反法律(包括其他法规)的规定,从而给社会造成某种危害的有过错的行为。 凡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个人或者组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分类:按违法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违法可以划分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第三环节:什么是犯罪。 本环节内容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关于违法行为的分类,‘二是“相关链接”对违法行为分类的补充说明,三是关于什么是犯罪的具体阐述。 三个部分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犯罪是违法行为的一种,因为其社会危害性大,受到刑罚处罚,所以着重作介绍。 一般违法——是指违反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的行为。 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狭义的违法:仅指一般违法。 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一般违法 对社会危害也不大 法律 违法情节严重,犯罪 对社会危害很大 注意: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 第四环节: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 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无罪推定原则,是指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第五环节: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主要说明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受到法律制裁。正文部分重点介绍了刑罚以及种类。“相关链接”是正文的补充,主要是为了补充正文中没有说明的行政制裁和民事制裁。 举例活动要强调违法行为的两种情形,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刑法 (严厉的强制性措施) (一般强制性措施) 受到刑事处罚 危害性 触犯法律 受到的惩罚 违法情节轻微, 刑法以外的 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