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名词解释

血上浮所致。若尚未出现败象者尚可救治,如临证出现败象者,叶氏称为“阴竭阳上厥”之逆候。

94、甘温扶中:是叶天士《温热论》中提出的治疗方法,以甘温之品

补益中阳,治疗舌面黑润无苔,口不渴,四肢寒凉的挟阴病。 95、挟阴病:病名,出自《温热论》,病机属中阳虚衰,阴寒内盛,

症见舌面薄薄黑晕,并无明显黑苔,如烟煤隐隐,口不渴,四肢寒凉等,治以温补中阳。

96、阳湿:见于薛主白《湿热病篇》,为湿邪伤表,湿己化热之候,

症见恶寒发热,身重关节疼痛等。

97、阴湿:见于薛生白《湿热病篇》,为湿热病初起,湿邪伤表而未

化热之证,症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等。

98、主客浑受:此语见于薛生白之《湿热病篇》,“主”,指正而言,

“客”指病邪,此指暑湿病邪,“主客浑受”即为暑湿病邪久留,乘精血正气亏耗而深入阴分和血脉之中,与瘀滞之气血互结,胶固难解,而形成络脉凝瘀之顽疾。证见神识昏迷,默默不语,口不渴等。

99、津枯邪滞:此语见于薛生白《湿热病篇》,津枯指肠液耗竭,邪

滞为阳明实热内结。治以甘凉润下泄邪之法,即\增水行舟\之意。 100、瞀乱:此语见于薛生白《湿热病篇》,指神志昏乱,为湿热病浊

邪害清、邪阻机窍所致,每伴见头胀,头重,恶心,腹胀,苔白腻垢浊等。

101、血液内燥:此语见于薛生白之《湿热病篇》,系指湿热之邪化燥

化火后,损伤肠络,深入血分,血分有燥然而言。证见时圊血(即下利便血),腹痛,肛门灼热等,治疗仿白头翁法。

102、下泉不足:此语见于薛生白《湿热病篇》,所谓下泉不足是指肾

水亏乏,由于湿热化燥,邪热劫灼肾阴,阴津外泄则见下利,阴亏火浮则见咽痈,心烦,口渴等阴虚生热之候。治宜仿猪肤汤凉润之法。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