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圆的认识(1)
一、课标要求
理解圆及弦、弧、圆心角的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圆的对称性以及垂径
二、导学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及弦、弧、圆心角的概念,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圆的对称性以及垂径定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并操作确认 3情感与态度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导学核心点 1、教学重点
探索圆的对称性以及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及垂径定理. 2、教学难点
在同圆中,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及垂径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学习. 五、教学过程
学生:全班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前一段.
老师:你想知道圆的有关性质吗?让我们走进圆的世界! (一)情境引入
1.火车在行驶中,火车的哪些地方给我们以圆的形象?
2.向水塘中投进一块石头,水面上产生的圈圈荡漾的水波,给我们一个个什么图形的形象?
3.教材第46页的图23.1.1是反映某学校学生上学方式的扇形统计图,给我们又留下什么形象?
4.请你举出几个圆形物体的例子. (二)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师:如图,在⊙O中有几条线段,其中直径是________,半径是_______.师:线段AB、AC叫弦.AC是弦吗?OB呢?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对比认知,确认AC是最长的弦. 师:图中有哪几条弧?
生:图中的弧有:弧AB,弧BC,弧AC,弧ABC,弧ACB,弧CAB.
1
师:小于半圆周的弧叫劣弧,大于半圆周的弧叫优弧.图中劣弧有______,优弧有______.
生:劣弧有:弧AB,弧BC,优弧有:弧ACB,弧CAB. 师:图中的圆心角有哪些? 生:∠AOB、∠BOC、∠AOC. (三)动手操作,探究性质
师:将学生以四人为一组,组合成若干组,分组活动. 活动1:将自己准备的圆形纸片绕其圆心旋转,你发现什么? 生:发现圆是旋转对称图形.
活动2:将自己准备的圆形硬纸片、扇形硬纸片、图钉拿出,将扇形AOB绕其O点旋转任意角度,画出旋转前后的图形(如图),比较后你又发现什么?
生:扇形AOB旋转到扇形A′OB′的位置,A与A′重合,B与B′重合,发现AB=A′B′,弧AB=弧A′B′,∠AOB=∠A′OB′.
师:在同一个圆中,弧、弦、圆心角之间有什么关系? 先学生回答,然后用多媒体演示活动2,归纳如下:
在同一个圆中,如果圆心角相等,那么它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师: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全班阅读教材第48页第2、3自然段.
师:怎样用“在同一个圆中,弧、弦、圆心角的关系”解决问题,请看教材第48页例1.
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做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活动3:如图,在圆形纸片上任意画一条垂直于直径CD的弦AB,垂足为P,再将纸片沿着直径CD对折,比较PA与PB、弧AC与弧CB,你又能发现什么?
生:发现AP与BP重合,弧AC与弧BC重合,弧AD与弧DB重合.
师:概括一下“垂直于弦的直径”具有什么特征? 先由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师:由圆的对称性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如果直径CD平分弦AB,那么
∠AOC=∠BOC,CD⊥AB.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体会?
2
先由学生回答、概括,然后总结: 1.能识别弧、弦、圆心角.
2.学会用观察、操作、实验的方法去探索问题.
3.由圆的对称性,了解在同一个圆中,弧、弦、圆心角的关系以及垂径定理. 4.知道简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作业
教材第47页练习第1、2题,第49页练习第1、2题,第52页习题第1、2题. 六、教学后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