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苏教版)大一轮复习讲义[配套文档]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 考点提升练(一)

考点提升练(一) 中国小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红高粱(节选) 莫 言

①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②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了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④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感到种的退化。

⑤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窸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

⑥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

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脚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腥甜味愈加强烈,余司令大喊一声:“日本狗!狗娘养的日本!”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

1.这部中篇小说的开头,有评论家认为,深受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长篇小说《百年孤独》的那个著名的开头的影响:“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请从时间这个角度,来分析《红高粱》的开头两句的特点和作用,并由此说说第③、⑥段的时间点设置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红高粱》的开头同时出现了三个时间节点,一是很多年后“我”的视角,二是日后余占鳌成为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三是1939年农历八月初九。极度凝练,极度缠绕,兼具历史的厚重感与迷离的奇幻感。

(2)第③段的时间从“父亲”的14岁一下子跳跃到他死后的某一年。给人强烈的虚无感和脱出故事主线的出离感。

第⑥段的时间从队伍才出发去伏击鬼子,跳到战事告一段落的七天之后,提前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给人强烈的残酷之感和时间节点频繁闪跳、叠加而制造出的超客观之感。 2.“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请分析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高密东北乡代表着中国,拥有富饶的国土、伟大的文明,也笼罩着黑暗的现实、丛生的弊端。这支抗日的土匪代表着中国人,拥有血性、奉献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不顾一切的浪漫之爱,也有着自私、残忍、无耻、欲壑难填、不知节制等诸多缺点。 3.请分别分析第④段、第⑤段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④段的景物描写壮美与优美交织,充满了诗意,也隐含着血腥。它象征着中国大地,为上下文狂放的思考提供了鲜活的背景和可能的解读。第⑤段的景物描写综合运用听觉、触觉、嗅觉,暗写家乡就是母亲。通过写出发时的环境,暗示出战的原因是为了祖国母亲,并用田野的美好反衬下文战争的残酷。 4.概括本文中莫言小说语言上的特色,至少两点,并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野性。如开头管“父亲”叫“土匪种”。

(2)变异,词语的新奇组合。如“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

(3)华丽与粗犷相结合。如第⑥段美丽的月景紧接着对几百具尸体的描述。 (4)夸饰(夸张)。如第④段画线句连用10个“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回 门 康志刚

①小夏在房里吃瓜子看电视,婆媳俩去了厨房。花妮说:“妈,午饭咱就简单点,一个小孩子家能吃多少哩?”

②原来,新媳妇回门是件大事,不管娘家来什么人,一桌丰盛的酒席是必不可少的,这能体现媳妇在婆家的地位。婆婆对这个懂事又漂亮的媳妇十分满意,早就备好了鸡鸭鱼肉。但出乎她意料的是,亲家竟派小夏这个小毛孩子来接花妮回门。这不是打她的脸吗?按风俗,接闺女回门要派闺女的哥嫂,如果没有,成年本家也可以。她心里不舒坦。

③其实,花妮是在试探婆婆,她心里可不希望婆婆随便把弟弟打发了。弟弟是家里唯一延续香火的“根”,是至高无上的“未来主人”,最能代表自己家对回门的重视程度。谁知婆婆却顺坡下驴,这让她浑身凉了个透。

④快中午了。明珠推开厨房门,招呼母亲:“妈,吃饭吧。”

⑤那会儿,明珠赶到厨房,对她说:“妈,你就不用操心了,我来吧。”边说,边抢了菜刀。她还巴不得那样呢,谁乐意侍候一个小孩子?

⑥当看到餐桌上花花绿绿的菜肴横在面前时,婆婆呆住了:怪不得那会儿明珠主动下厨!原来是给我下套呀。想不到这个看似柔顺的花妮刚过门就把儿子降服了,这还了得!看我逮机会不灭灭你的威风才怪!

⑦看着小夏狼吞虎咽的吃相,婆婆脸上挤出一丝笑,那笑没有一点声息,很吝啬,不肯溢出半滴来。她嘴上热情地劝着小夏“随便吃”,心里却早把花妮看扁了:你娘家人不就这副德行呗!别以为自己有多美哩!花妮望着弟弟的丑态,恨不得抽他一个嘴巴子!难道不知道他这是在给新婚的姐姐丢丑吗?但小夏痛快淋漓地享受满桌的美食,还做出大快朵颐的样子逗大人开心,显然早忘了来时父母的告诫。

⑧“小夏!”花妮忍不住了。小夏嘴里正含着一块鱼肉,一听姐姐叫他,慌忙下咽。一根鱼刺就这样卡住了喉咙。他使劲地咳,小脸涨得通红,身子也抖起来。花妮边拍着他的脊背边道歉:“妈,真不好意思呀,都是大人惯的!”“小孩子哪个不馋嘴?你这不是见外了?”婆婆嘴上客气着,脸却阴得要拧出水来了。花妮低下头,说:“是哩,真不是在外人家。”说着,让自己强挤出一丝笑,但那笑转瞬间就僵住了。看着花妮尴尬的神情——一种胜利的快感顿时涌上婆婆的胸腔。她起身,拿来了醋瓶子,递给小夏:“来,喝口醋,鱼刺就下去了。”

⑨不知是被鱼刺卡的,还是被醋呛的,咕噜噜,一口醋下肚,小夏那两只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汪出了亮闪闪的泪花。那泪花渐渐地膨胀,顺着脸蛋淌下来,啪嗒,滴到了菜碟子里。这两串泪珠,像电流一样将婆婆击中了,幻化成了另一个孩子的泪珠。

⑩明珠的父亲去世时她才三十来岁,她忍受着苦楚和屈辱,盼着明珠长大后能立起门户,成为一堵为她挡风遮雨的墙。有一次她做鱼给明珠吃,细心地将鱼刺一根一根地剔出来,夹一块白白的鱼肉,送到他小嘴里。可不小心,儿子的喉咙还是让鱼刺卡住了,望着儿子眼里闪动的泪花,那根鱼刺就像扎在了她的心尖尖儿上。她喂了儿子几勺醋,折腾了半天,鱼刺总算下去了,但从那双泪眼里射出的那种求助般的清纯到极致的目光,却永远定格在了她脑海的深处。

?看到同样的画面,她被一种力量驱使着,忙伸出手来,擦着小夏脸上的泪珠,安慰他:“孩子,别怕,再喝几口醋,就没事儿了。”藏在眼里的笑,早已跑得了无踪影。果然,几口醋喝下去,鱼刺咽下去了。花妮哪还有心思吃饭,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

?机灵的明珠,赶忙举起了酒杯:“来,小夏,跟姐夫碰杯!”眼睛却落在了花妮脸上,有怜惜,更有抚慰。小夏笑着端起盛满可乐的杯子,向姐夫的酒杯撞去。“哗啦啦”,酒杯碎了,玻璃片溅落到桌上。大家都呆在那里。

?明珠突然拍起巴掌:“哈哈,看小夏多有力气呀,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正不知所措的花妮却惊诧地发现,两颗亮闪闪的泪珠正在婆婆的眼睛里打转转。而婆婆的嘴角上却又漾出一缕真挚的笑意,让人感到无比的温馨。花妮一脸茫然,随即她抿起嘴笑了,一双妩媚的眸子也弯成了两道明灿灿的月牙儿。

5.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并简析这样的安排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情节:(1)小夏将遭“冷遇”,明珠张罗午饭,避免了尴尬;(2)花妮提醒小夏注意吃相,却使小夏被鱼刺卡住;(3)当婆婆因小夏的眼泪唤起了母爱,矛盾看似解决时,杯子被撞碎;(4)当大家目瞪口呆时,明珠再次化解矛盾。

效果: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了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使小说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6.请结合文本,简析婆婆和明珠母子俩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婆婆:坚强,能干,好强,要面子,善良慈爱。 明珠:成熟(机智、聪明),善解人意(体贴妻子)。 结合文本略。

7.联系全文,简析第⑩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插叙了婆婆将明珠含辛茹苦抚养成人的经历和明珠小时候卡刺的情节;(2)表现了婆婆坚强而慈爱的性格;(3)丰富了文章内容,暗示下文唤醒母爱,真心对待小夏的原

因;(4)推动了情节发展。

8.有人评论《回门》是“短小说,大内涵”,试探究本文的丰富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国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事,关系到两个家庭的面子;(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就不同(学会换位思考);(3)宽容、理解、爱心可以化解矛盾(婆媳矛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