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敏思警句

——出自(宋)黄庭坚《送李德素归舒城》。

意思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应努力学习,即使在赴宴之中,也不放松警惕。要想有深刻的思想,必须要坚持长期的苦学。

※ 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 ——出自《荀子 · 性恶》。

意思是:人即使本质很好,又有聪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师学习,选择高尚的朋友互相帮助。

※ 人有知学,则有力矣。

——出自(汉)王充《论衡 · 效力》。

意思是:只有努力学习,掌握了知识,才能成为有力量的人。

※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出自(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意思是:做学问有难易的不同啊!学起来,难的也会变得容易;不学,容易的也会变得困难。

※ 人之未知学者,自视以为无缺;及既知学,反思前日所为,则骇且惧矣。 ——出自(宋)朱熹《近思录》。

意思是:人在未学习前,总以为自己什么都好;到了知道学习的时候,一回想以前的所作所为,便觉得惊骇恐惧了。

※ 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出自《欧阳修全集 · 诲学说》。

意思是:人的本性随环境而改变,如果不学习,就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而沦为小人。

※ 人之学不进,只是不勇。

——出自(宋)朱熹《近思录集注》卷二。 意思是:人的学习没有进步,只是不努力。

※ 人之学如渴而饮河海,大饮则大盈,小饮则小盈。 ——出自《意林 · 物理论》。

意思是:这里指人们对待求学的态度,应如饥似渴。

※ 人之知识,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出自《陆象山集 · 语录》。

意思是:人学习知识就象登梯子一样,循序渐进,步步登高;每进一步,都能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 人知药理病,不知学理身。 ——出自《抱朴子 · 勖学》。

意思是:人人都知道使用药物来治疗自己的疾病,却不知道努力学习来陶

冶自己的身心。

※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出自《诗经 · 周颂 · 敬之》。

意思是:日日有所收获,月月有所进步,这样不断学习,就能到达无比光明的境界。

※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出自《论语 · 子张》。

意思是:随时知道自己还有没有学到的,随时复习自己已经掌握的,可以说是好学了。

※ 若不学,比如无目而视,无胫而走,无翅而飞,无口而语,不可得也。 ——出自《意林 · 正部》。

意思是:说明不学习,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

※ 若心不在学而强讽诵,虽入于耳,而不谛于心。 ——出自(北齐)刘昼《新论 · 专学》。

意思是:如果心思不在学习上而勉强读书,即使耳朵听到了,脑子里也是不清楚的。

※ 若要好,问三老。

——出自(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办好,要向有经验的老年人请教。

※ 三冬劳聚学,驷景重兼金。刺股情方励,偷光思益深。 ——出自(唐)孟简《惜分阴》。

意思是:应当利用冬季三个月的时间努力积累学识,飞驰的光阴比成倍的金子还要贵重。只要有了“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的勤奋学习精神,才能掌握更深的知识。

※ 三亩棉花三亩稻。

——出自(清)王有光《吴下谚联》卷二。

意思是:喜欢晴天的棉花和喜欢下雨的水稻各种三亩,不管什么样天气必有一得。比喻人应掌握几种本领,才能应付各种情况。

※ 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 ——出自(明)朱舜水《书读书乐卷后》。

意思是:三天不看书学习,说起话来便感到枯燥无味,人的精神面貌也一定不佳。形容人一刻也离不开学习。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论语 · 述而》。

意思是:三个人同路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说明要虚心向

别人学习。

※ 色白匪染弗丽,虽云味甘匪和弗美。 ——出自《抱朴子 · 勖学》。

意思是:白的东西不染上其他颜色就不绚丽;甜的东西不和其他味道调配就不香美。比喻天资好,也须学习各种知识,方能成材。

※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出自(晋)张华《励志诗》。

意思是:山不拒绝细小的尘埃,因此才那样巍峨;江河不嫌弃细流,所以才那样浩瀚。

※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出自(三国 · 魏)曹操《短歌行》。

意思是:山不厌烦高耸,土石越多越好;海不厌烦深,水量越多越好。比喻虚心好学,永不满足。

※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出自《孟子 · 尽心下》。

意思是:山坡的小路,经常去走,便变成大路;只要一段时间不走,那就会被茅草堵塞。比喻做学问要持之以恒,方能取得成功,浅尝辄止,就会失败。

※ 善读书惟其意,不惟其文。

——出自《射阳先生存稿 · 两汉书抄序》。

意思是:善于读书的人,要只注重文章的深刻含义,不单追求其文采。

※ 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

——出自(清)珏琬《尧峰文集 · 传是楼记》。

意思是: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是广泛阅读,最后又有所侧重。

※ 善读书者曰攻,曰扫。攻则直透重围,扫则了无一物。 ——出自(清)郑板桥《随猎诗草 · 花间堂诗草跋》。

意思是:善于读书的人,采用钻研和浏览的方法。钻研就能深入理解,浏览就能博览群书,不致遗漏。

※ 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 ——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意思是:善人是不善之人的老师;不好的人可以做好人的借鉴。

※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出自《荀子 · 大略》。

意思是:善于学习有人彻底了解其中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探究事物的艰难之处。

※ 善学者于心,治其乱,收其放,明其蔽,安其危。 ——出自(宋)杨时《二程粹言 · 论学》。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会管住自己的寸心,不让其混乱,不让其放荡,去掉所受到的蒙蔽,使不安的情绪平静下来。

※ 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十而后足。 ——出自《吕氏春秋 · 用众》。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就象齐王吃鸡一样,一定要吃到几十个鸡爪才满足。比喻学习应当博取众家之长。

※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出自《礼记 · 学记》。

意思是:善于学习的人,不用老师费很大的劲,就能收到双倍的效果,并感谢老师的功劳;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地教,结果却事倍功半,他不检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师。

※ 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 ——出自《文子 · 道德》。

意思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全神贯注来听讲,中等的学习方法是用心思来听讲,不好的学习方法是用耳朵来听讲。用耳听的学到的只是皮毛,用心听的学到的是内容,用神听的学到的是精髓。因此说,听讲的方法不当,就学得不深刻,理解得也不透彻。

※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

——出自《颜氏家训 · 教子》。

意思是:有天资很高的上级领导,如果不虚心求学,也会成为最愚蠢的人。

※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意思是:少年时期不勤奋学习知识和本领,年老体弱时必然要备受艰辛。

※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出自《孔子家语 · 三恕》。

意思是:少壮时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本事。

※ 少而好学者,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也学者,如炳烛之明。

——出自《孔子家语 · 三恕》。

意思是:一生好好学习,就能找到光明。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出自《文选 · 古乐府 · 长歌行》。

意思是:年轻力壮时不努力学习上进,等到年纪老了只有枉自悲伤了。

※ 圣凡之分,学与俗而已。习于学而曰圣,习于俗而曰凡。 ——出自《陈确集 · 瞽言》。

意思是:圣人和平庸之辈的差别,就在于学习有益的知识,还是做世俗的俘虏。善于学习就能成为圣贤之人,不善于学习就成为平庸的人。

※ 圣人无常师。

——出自(唐)韩愈《师说》。

意思是:圣贤的人没有固定的老师。说明学习贵于广泛从师,博采各家之长。

※ 圣人之道,未有不一者也,一则未有不贯者也,二三则非道矣。 ——出自《朱舜水集 · 一贯应岛田守政之需》。

意思是:圣贤之人做学问的方法是专一,能专一就可融会贯通,如果三心二意,就不是圣人的学习方法。

※ 圣学之要,只在慎独。

——出自《陈确集 · 别集 · 学谱》。

意思是:圣人学习的关键,只是在没人注意的时候,仍能谨慎从事。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学而不精,可乎? ——出自(宋)杨万里《庸言》一。

意思是:孔子说,饮食不嫌精细,鱼肉不嫌精致,但学习不挑选最好的东西行吗?

※ 识进则量进。

——出自《薛文清公读书录 · 器量》。

意思是: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深刻,那么人的心胸也越开阔了。

※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出自《管子 · 形势解》。

意思是:人能学而不厌,所以才会成为圣人。

※ 士人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出自(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七回。

意思是:一个人三天不读书,精神面貌一定不佳,说话枯燥无味。

※ 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出自(汉)王符《潜夫论 · 赞学》。 意思是:一个人想明白道义,必须先读书。

※ 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出自《颜氏家训 · 勉学》。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