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笔记(4.4第13章 外部性与公共品)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黎诣远《微观经济学》(第3版)

第13章 外部性与公共品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外部性

1.外部性的定义和分类 (1)外部性的定义

外部性也称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的外部影响,这种影响并不是在有关各方以价格为基础的交换中发生的,因此其影响是外在的。

(2)外部性的分类 ①正外部性与负外部性 根据外部性的影响,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获得的额外经济利益,也称外部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导致其他经济主体蒙受的额外经济损失,也称外部成本。

外部性与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概念有密切关系。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是指一种经济活动给活动者自己带来的损失和好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是指一种经济活动给社会带来的损失和好处。如果一种经济活动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这种经济活动就产生了正的外部性,如果一种经济活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这种经济活动就产生了负的外部性。

②生产外部性与消费外部性

根据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 如果生产过程中存在外在成本或外在收益,生产者所承担的生产成本小于实际发生的全部社会成本,或者生产者的产品收益小于实际产生的全部社会收益,资源配置便会发生扭曲,达不到帕累托最优。

在消费过程中,当消费者给他人带来效用的增加或减少而没有为此得到补偿或付出代价时,其消费活动也具有了外部性。

③空间外部性与时间外部性

根据外部性的时空结构,可以分为空间上的外部性和时间上的外部性。 空间上的外部性是指,某项经济活动在一定空间上对其周围的经济主体所造成的额外收益或损失。时间上的外部性是指,目前的某项经济活动对未来时期可能造成的额外收益或损失。

空间上的外部性一般是对经济活动的现实影响,而时间上的外部性则一般是对经济活动的未来影响,即一代人的经济活动对子孙后代的影响。

2.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当存在生产的负外部性时,生产者没有偿付生产行为过程中的全部成本,就会过多生产产品,使产量超过社会最优的产出水平。当存在生产的正外部性时,985/211历年真题解析,答案,核心考点讲义,你想要的都在这→ 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Born to win

经济学考研交流群 <<<点击加入

生产者没有获得全部的社会收益,产量就会低于社会的最优水平,使得潜在的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外部性的存在造成社会脱离最有效的生产状态,使市场经济机制不能很好地实现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功能。

假定某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私人收益为VP,而该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收益为VS。由于存在外部收益,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VP?VS。如果这个人进行该项活动的私人成本CP大于私人收益而小于社会收益,即有VP?CP?VS,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益的,这个人显然不会进行这项活动。因此,在存在外部收益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低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在这种情况下,还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这个人进行这项活动,则他所受损失部分为?CP?VP?,社会上其他人由此而得到的好处为?VS?VP?。由于?VS?VP?大于?CP?VP?,如果从社会上其他人所得到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来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