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湘潭县文化资源开发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县域文化资源概况
湘潭县拥有1500多年的建县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地理优越,山水独特,人文鼎盛,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殊荣,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1.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县内先民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由狩猎、采集活动进入到牧畜、种稻活动,形成定居,九华出土豕尊,高屯出土尊鼎,代表着早期物质文明。县文物中心库房库存可移动文物藏品1000余件,涵盖竹木、玉石、陶瓷、纸质、金属等不同质地、不同时期的文物,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藏品 60 余件,人防、器防措施到位;分布在全县境内古遗址58处、古墓群141处保存完好,极具代表性的锦石乡仓场堆子岭遗址和杨家桥镇荆州金棋村老虎坑遗址,填补了我省湘中大溪文化时期(距今约4800—6300年)遗址的空白。
2.工商业遗存价值珍贵。明代后期,工商业发展,县城誉为“小南京”。清初,湘江水运繁荣,县内码头云集,商贾五湖四海,湖南药材、油盐、烟草、丝绸、蓝靛咸集于此。乾隆年间,易俗河总集百谷,年谷米交易400万石,是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清末,曾国藩率领湘军破南京之后回湘臵业,商贸物资咸集于此,遂称“天下第一壮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湘潭县迅速实行对农业、手工业、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
3.历史名人资源丰富。宋代大理学家胡安国父子曾在
1
这里的隐山、碧泉书院隐居和著书讲学,开创了千年生生不息、大潮迭起的湖湘文化。“身无半亩,心忧天下”,在隐山蛰居十多年的左宗棠从这里走出去以后,成为晚清三大名臣之一。这里曾诞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彭德怀、罗亦农,党和国家原领导人华国锋、胡耀邦曾先后在这里工作。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国学大师王闿运、近代文学艺术界杰出人物黎氏八骏等文化名人,也出生在这片沃土。这里还是台湾政要马英九、宋楚瑜先生的祖居地。可谓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彭德怀故居、周小舟故居、齐白石故居等犹如历史文脉的闪光点,体现出湘潭县历史的人文厚重。
4.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湘潭县蕴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莲乡人民千百年来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凝聚的智慧结晶,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大有潜力。目前,我县拥有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1个(全市唯一)——“石鼓〃青山唢呐”,市级非遗项目3个:石鼓木偶、石鼓油纸(布)伞制作工艺、白石剪纸,县级非遗项目6个:锦石剪纸、隐山木雕、花石豆腐制作工艺、中路铺药糖制作技术、云湖桥核雕和白石铁笔精雕。莫柏槐和左都华分别为“石鼓?青山唢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县级非遗传承人。
二、湘潭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历史文化资源,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和见证,展现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底蕴。近年来,湘潭县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大重视保护力度,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修复
县域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湖南省省级文物保
2
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9处。投入300多万元高标准完成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建档。齐白石故居维修工程纳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全国文物重点工程保护项目库,完成了齐白石故居和周小舟故居的整体维修工程、顺利通过省文物局验收,并建立了两个故居管理所。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全县143个国有(含乡镇、县直副科级以上)单位文物(物资遗存)54018件(套)数据摸底和调查登记造册工作。彭德怀故居17年来共计接待参观游览者600万人次。
2.注重名人故居的开发利用,把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一是高规格编制了《湘潭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3—2025年)》。按照“一核三带三镇五区一道”空间布局,将我县名人故居所在地确定为乌石红色旅游区、隐山湖湘文化旅游区、白石文化生态旅游区等三个重点旅游区。该规划的编制为我县名人故居的旅游开发提供了指导方向,有利于名人故居合理开发利用的持续推进。
二是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借助旅游强县的创建,我县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完善名人故居所在的景区(点)基础设施。严格按照等级景区创建要求和标准完成三处故居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以及通往各名人故居的旅游交通道路指示牌等公共服务项目,引导故居周边农民开办农家乐,成为以旅富农的先行人,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餐饮休闲服务。
三是旅游开发力度逐步加大。近年来,彭德怀故居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基础上成功创建两型示范景区、省级文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