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着市场消费观念和科学饮水观念的提高,矿泉水在饮用水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提升,中国矿泉水市场每年都以20%的速度递增,2010年我国矿泉水消费量已经达到1000万吨。

2.1.4产品销售

该项目投产后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重点面向云南省,并逐步扩大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另外要筹集必要的市场运筹资金,进行广告制作及广告宣传。通过媒体塑造制品品牌,扩展制品知名度,从而达到供、产、销的顺利运行。

2.2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该项目产品的定位应该是:高品质、精包装;以来滇旅游观光游客市场为主,以国内家用市场为辅。

2.3价格现状与预测

据调查,楚雄市内一度有鹿城镇花果山矿泉水和苍岭石涧矿泉水生产,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形成影响力。目前,在楚雄市场上的各种品牌的矿泉水均有销售,其中,较为有影响力的有云南山泉、哇哈哈等。据了解,云南省现有已鉴定合格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136个,目前已建成投产的矿泉水生产企业有66家。

本项目产品根据成本情况以及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情况,考

21

虑到市场认知的渐进性,其出厂定价为:

500ml/瓶为1.00元/瓶; 1000ml/瓶为1.50元/瓶; 1500ml/瓶为2.0元/瓶;

PC(食品级聚碳酸酯)桶装5加仑(18.9L/桶)为9元/桶。

2.4市场竞争力分析

矿泉水与纯净水、蒸馏水、冰川水、活性水、磁化水、富氧水、矿物质水、泉水、离子水等等相比具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原水卫生质量有保证。瓶装饮用天然矿泉水所用的原水是采用十几年乃至数十年地下深部循环水,本身经过了地层结构的自然净化,不会受到外来物污染,在选定过程中又经过多个部门在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对水质进行化验,最后由卫生、地矿、轻工三部门专家组成的天然饮用矿泉水评审组审定,原水的卫生质量是有充分保证的。

第二,含有较多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天然饮用矿泉水在形成过程中,由于与地层中各种矿物岩石长期渗溶,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如钾、钠、钙、镁等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在天然饮用矿泉水国家标准(GB8537-1995)明确规定,作为天然饮用矿泉水必须达到九项界限指标(锂、锶、锌、溴、碘、游离二氧化碳、偏硅酸、溶解性总固体)中任何一项所规定的数值,方可命名。故长期饮用含有这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天然矿

22

泉水对人体健康必将产生有益的影响。

第三,具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为了严格控制矿泉水中的有害物质,保证水源无毒无害。天然饮用矿泉水国家标准中还制定了许多限量指标、污染指标,这些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GB5749-85),而且一些有害物质的控制指标如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铅、氰化物等更严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防止产品在生产中受到污染,1996年国家还制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规范,对生产过程中各工艺环节、厂房环境、生产设施、生产条件和产品质量控制均作了详细的规定。“标准”和“规范”属于国家强制性执行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产品的质量,而其它各类尚无国家标准,仅参照生活饮用水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

第四,强化水将在我国推行,在纯净水中加入一定的营养素,便成为“强化水”,这是今后政府倡导推行的强化食品之一。这主要据调查发现,我国一些地方水源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严重缺乏或超标,容易引发地方病,加之某一特定的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的人群对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求不同,致使公众微量元素缺乏;钙、锌摄入量不足,贫血情况严重。

综上所述,天然矿泉水集“天然”、“营养”、“卫生”于一身,满足广大消费者提倡“干净、无污染、有益健康”的水的需要,是当前较为理想的饮用水,所以其竞争优势极强。

23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3.1建设规模

3.1.1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该项目经过规模经济分析得知,建设规模大产生的效益大,经过综合考虑确定该项目的建设规模为年产天然矿泉水系列产品5万吨/年。

根据产品的不同,拟建两条生产线,一条为瓶装水生产线,另外一条为桶装水生产线。

3.1.2推荐方案及其理由

本项目根据市场调查情况以及市场待开拓情况,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建厂条件,资金情况、原辅材料供应等各种因素而确定的。

3.2产品方案

本项目为年产天然矿泉水系列产品5万吨/年,其产品方案确定如下表:

500ml/瓶?1万吨 1000ml/瓶?2万吨 1500ml/瓶?1万吨

24

PC桶装5加仑(18.9L/桶)?1万吨

产品方案计划表

序号 名称 1 2 3 4 瓶装矿泉水 瓶装矿泉水 瓶装矿泉水 桶装矿泉水 单位 箱 箱 箱 桶 规格 24瓶/箱 12瓶/箱 8瓶/箱 年产量(万箱(桶)) 69.44 166.67 83.33 52.91 备注 600ml/瓶 1000ml/瓶 1500 ml/瓶 18.9L/桶 5加仑

2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