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检测(附答案)

====

实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理解性默写检测

《咏怀古迹(其三)》

1. 《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 的句子是 是

。 是

, ,

。 。

。 2.《咏怀古迹》中运用拟人,借山水形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诗句

《蜀道难》

枯树倒挂的句子是:

, ,

1、用夸张的手法写山势的高险,

2、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的原因的诗句是:

3、引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增添浪漫气息的句子是:

4 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

,。

3. 《咏怀古迹》借远嫁塞外的女子的乡土之思,吐露诗人自己飘零的故园之情的诗句 4. 《咏怀古迹》中凝练地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 是

。 《登高》

1. 《登高》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 是

是 是 是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1.《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 两句是:

3. 《锦瑟》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

《马嵬》

1

, 。

5、写蜀道盘旋曲折的句子是: 6、从李白《蜀道难》一诗中“

”的长叹中,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诗人对功业难成的一声叹息。 7. 用太阳神到了蜀地也要回转车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

, ,

。 。

2.《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自身苦和国运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

8、用黄鹤不能飞过,猿猴无法攀援,表明蜀道之高的两句:

9 、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 ,。

, 3.《登高》中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

4. 《登高》借落叶和江水来抒发光阴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

10、《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可望而不可即的

, 。

1. 《秋兴八首(其一)》用双关手法,情景交融抒发故园之思的句子 是

。 ,

2.《锦瑟》中曲折表达往事不堪回首, 内心惆怅苦痛的两句是

2. 《秋兴八首(其一)》以枫叶凋零、秋气萧瑟寄寓诗人凄苦落寞情怀的诗句是

3. 《秋兴八首(其一)》以秋天长江和塞上风云为喻,表现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

。 ,

4. 《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年华往事追忆的句子

黯淡的诗句是

4. 《秋兴八首(其一)》借捣衣的声音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1.作者写唐玄宗海外徒然悲叹“他生”之约,难以实现的句子是:

====== ==== 2. 暗写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的句子 是:

2.孟子根据井田制提出的王道,施仁政的具体措施 有 ,

, 。

3. 诗人把六军愤慨之情与长生殿秘密之誓作对比的句子是:

3.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说明梁惠王与邻国执政者没有本质区别,也就是数量不同 而实质相同的流传至今的熟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孟子认为在渔业和林业方面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依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做到

有所节制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提到对百姓进行教育,可实现敬老目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马嵬》用对比手法警示后世、点明题旨的句子 是 《劝学》 中的“

1. 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

。”观点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 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 3. “

6.写出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提醒统治者不怨天尤人,就会“寡人之民”“加

。”

, ,

, 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

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4.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 是:

性的两句是 标的句子是: “

《过秦论》

1、《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在军事上采取了系列措施,作者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表达采取措施之后的影响。 2、《过秦论》中写秦始皇统一天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

。”

, ,

5. 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

《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

在文化上采取措施的两句是

。 ,

________________,

6. 《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

3、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

, 。 , 4、《过秦论》中写陈涉地位出身的句子

7《劝学》中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 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 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

5、《过秦论》中写陈涉起义队伍的武器装备极简陋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 。 , 6、《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过秦论》

8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 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是:

《寡人之于国也》

中贾谊认为假如拿陈涉与六国相比,就不能相提并论的语句

, ,

。 是 是:

2

8、贾谊在《过秦论》中问到陈涉起义后,秦国灭亡,秦王被杀原因的句子

1.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含蓄地说明了梁惠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9、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

”。

《师说》

《蜀道难》理解性默写

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2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 ,

。”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

4、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

中所说

“ ,

。”,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

5、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6、“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 ,这与《师说》中“

?” 一致。

7、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

8、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

, ,

9、《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

因:

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 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的句

子:

, ,

!”

3======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4、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 (zī)嗟

7.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8.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9、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10、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1.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2.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3.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4.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咏怀古迹(其三)》

1.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2.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3.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4.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登高》

1.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 艰难苦恨繁霜鬓,3.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1.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2.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3.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马嵬》

1.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2.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3.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4.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劝学》

潦倒新停浊酒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