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玩偶之家》-2019年文档资料

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玩偶之家》

易卜生,是挪威著名戏剧家、导演及诗人。被称为“现代戏剧之父”, 同时也被广泛认定为继莎士比亚后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作为挪威文学和“社会问题剧”的创造者,欧洲现代戏剧的创始人,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和矛盾冲突的作品。其中的《玩偶之家》主要涉及的就是资产阶级婚姻中的矛盾,以及突出表现女性的悲剧命运。这部作品不仅批判畸形的父权社会,同时也可以被看作是女性独立和自由的解放宣言。作为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戏剧,它描述了女主人公娜拉精神的自我觉醒。主人公娜拉是一位被丈夫唤作“小鸟儿”的玩偶,为了丈夫和家庭无私奉献,在认识到丈夫海尔茂自私虚伪的本质后,她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牢笼般的家庭,为实现自我价值和独立人格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

1.女性主义批评理论

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女性主义“feminist”一词来源于法语,同时也可以代表女性独立解放运动。女性主义批评有很多流派,例如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等等。女性主义批评,作为一种文本批评或话语批评的时尚,则迟至1960年末的政治动荡时期才在西方出现。法国女性主义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于1949年提出“人造女性”(即女性是人为建构的)的著名论点,她的代表作《第

二性》被称为女性主义的圣经,她在作品中批判了女性作为第二性别在传统父权文化中被不公平对待。她认为在由男权控制的等级社会中,妇女处于“他者”的地位,不是独立自主的个体,而是作为一个由男性定性和诠释的存在物体而存在的,没有权利来选择她们在社会上的地位,仅仅是围绕男人的“他者”。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启蒙者之一,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也曾经提到,在主流话语中缺乏妇女的声音,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其实都只是说着男性作家要她们说的话,做着男性作家要她们做的事。在她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提出,女人应该具有独立的经济,应该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实现自我价值。 2.作为玩偶的娜拉

波伏娃曾说过:“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在《玩偶之家》中,娜拉就是逐渐被变成婚姻和生活中的玩偶。她的丈夫经常把她叫成“小松鼠儿”和“小鸟儿”,在海尔茂眼中,娜拉俨然成为了笼中鸟和手中的玩物。在经济方面,娜拉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来源的娜拉始终被置于依赖男人生活的“他者”。在这种不平等的支配关系中,海尔茂具有绝对的权威,从生活各个方面控制和奴役娜拉。娜拉不再是平等的妻子身份,而是被看作玩偶来满足丈夫欲望及需要。最初的娜拉甚至满足于这种生活,她在丈夫面前努力扮演顺从的妻子,慈善的母亲形象。在与林丹太太的对话中,娜拉提到自己过去的八年时光是幸福的。娜拉对自己玩偶的身份浑然不知,活在假象中的娜拉是千万个女性的缩

影,这些女性被男人和父权社会塑造成“玩偶”。

这部戏剧的转折点即娜拉伪造父亲名字被揭发时,海尔茂没有给予娜拉宽容的理解和感激,而是将自己的名声与地位放于第一位。他甚至斥责娜拉是破坏他幸福和未来的骗子、罪人。更为苛刻的是,他也禁止娜拉照顾他们的孩子。真相的揭露无疑成为了人性的试金石,海尔茂对娜拉只是表面的关爱,而他的本质则是虚伪而自私的。相较于海尔茂的冷漠与虚伪,娜拉甚至决定为了丈夫和家庭牺牲自己的生命,人性的高低贵贱,清晰可见。在这部作品中,娜拉是丈夫的附属品,是被“物化”的“他者”。在父权社会中,男性作为绝对的主导将女性当作手中的玩偶,女人也被男性和社会训导成为温柔顺从的淑女。而女性的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却常被男权社会压抑或忽略。 3.自我觉醒的娜拉

曾经的娜拉,坚信丈夫海尔茂深深爱着自己,能够承担责任保护自己。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海尔茂暴露了自私虚伪的自己。现实如同一面镜子,使娜拉看清海尔茂丑陋的灵魂,同时她也认清了自己的玩偶地位。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一直是丈夫的玩偶妻子,就像是父亲的玩偶女儿一样。身份的转变,但玩偶身份从没有变过。她曾经事事遵从丈夫的喜好,把丈夫的喜好当成自己的喜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失去真实的自我。波伏娃曾经在《第二性》中所传达出的一个基本女性主义思想,即个体的女性价值理论。“女人作为与男人平等的人类的另一性别,与男人一样是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