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国学复习《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课堂导学测试题

《<论语>选读》之《中庸之道》

【内容概述】

中庸之道指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1.中道而行,勿过,勿不及。“不及”是没有达到“中”,其根源在于太拘谨和保守;而“过”则是超过了“中”,其原因在于太放纵和激进。

2.坚守义的原则。与人交往要有度,符合道义的就去做,不符合道义的就不做。

3.强调温和的处事原则。真正的中庸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4.和而不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物都独立思考,从来不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一致,不讲原则,但却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 【基础练习】

(一)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2、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中庸之道”是否等同于“折中主义”?简要分析。

(二)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论语·子路》)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论语·阳货》) (1)用原文说说孔子眼中的好人的标准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乡愿”指的是什么样的人?你如何评价这一类人?(4分)

第 1 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训练】

(一)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何晏《论语集解》) 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杨伯峻《论语译注》)

(1)上面三段话是对《论语》中某一段话的注译,请写出这一段话。(1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面材料,简述你对“和”与“同”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1、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

2、隆(尊崇)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礼记·经解》)

(1)第一则材料中,“和为贵”所强调的儒家重要思想是:________。(1分) (2)结合第二则材料,简述儒家对“礼”的作用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子日:“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猬乎!狂者进取,猬者有所不为也。” (《论语·子路》)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外篇》)

1.孔子和庄子在交友上有怎样的共识?试用简明的话语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对你交友有怎样的启示?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2 页

《中庸之道》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一)

1、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如何看待这种评价?

答:过与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和气质。

2、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 3、 “中庸之道”是否等同于“折中主义”?简要分析。

答:中庸不是无原则地调和,而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与和谐。折中主义是指把各种不同的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孔子主张中庸,但不是无条件的折中,一味地求和,仍受到礼的制约,并且有明确的是非观念。

(二) 1、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2分)

2、“乡愿”是指那些看似忠厚,实际没有一点原则,只知道媚俗趋时的人。在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我们应该有明确的态度,抛弃“乡愿”的行径。(“乡愿”内涵2分,评价2分) 拓展练习 (一)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分)

(2)“和”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一个准则,强调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各方的协调与和谐,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不盲目附和,又能兼容不同意见,是保持个性的统一,是差别的多样的统一。同是没有原则地附和别人的意见,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以求表面的一团和气。(意思对即可) (二) (1)中庸

(2)儒家认为,礼的作用是维护社会等级制度,使“贵贱有位”“长幼有序”,从而利于管理,社会稳定。(2分)礼还可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父子亲、兄弟和”,人们各安其分,从而达到社会和谐的目标。 (三)

1.适度交往,保持距离。 2.

①把握交往的“度”,过犹不及,反受其辱。

②交往中主张“中庸之道”,但当结交巾道不行时,要变通,可以结交狂狷者。 ③坚持“君子之交”,以“义”合而不以“利”合,清淡如水。

第 3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