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滚动练(4)(含答案解析)

考点滚动练(三)

一、基本知识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登高望远,山河之壮丽、景色之秀美令人沉醉,生活的种种不堪和坎坷________了,只剩下空灵之躯。

②“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推杯换盏间,两人昔年的误会________。 ③明末以切磋学问、砥砺品行为宗旨的复社人才荟萃,冠带云集,但清兵入关后,社员________,难觅踪迹。

A.烟消云散 涣然冰释 风流云散 C.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涣然冰释 答案 A

解析 烟消云散:像烟和云那样消散净尽,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不见踪迹。涣然冰释:像冰块遇热,一下子就溶解了,比喻疑虑、误会迅速消除。风流云散:像风和云那样流动散开,比喻原常相聚的人四下离散。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风流云散 烟消云散 涣然冰释 D.涣然冰释 烟消云散 风流云散

( )

A.高中生不会编笑话的深层次原因,恐怕是青少年内心“笑元素”缺乏造成的,而这又与教育教学氛围以及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

B.寒冬将至,有人建议,可考虑采取分散式集中供热,以居民小区等若干区域为热源点,分户计量收费,供暖时间可根据气温变化适时调整。

C.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假如南亚某些国家把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若罔闻,一意孤行,必将自食恶果。

D.连日来,全国几个大城市相继发生了因为年轻人没有主动让座而引起冲突的事件,这使得人们再次把关注的目光聚焦于道德问题。 答案 D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可删除“造成的”;B项,成分残缺,应在“集中供热”后加“的方式”;C项,搭配不当,句中的“把”要改为“对”。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封建社会为官之写照。可是,柳宗元竟穷困到死后

无力下葬的地步,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宗元死后第三年,柳州人民为其立祠,建造了柳侯祠、柳侯衣冠冢、柑香亭、祷雨亭等,深深怀念这位好官。

①他却不为金钱所动,严于律己,粗茶淡饭,高风亮节 ②柳宗元身为柳州刺史,集地方大权于一身 ③他在治理柳州期间,重修文庙,教化民风 ④深得百姓爱戴,赢得“柳柳州”的美称

⑤虽说那时没有现在的经济环境,但收点下属的“馈遗”不是没有机会的 ⑥革故鼎新,废除奴役,种柑植柳,扶助农桑 A.③⑥①⑤②④ C.②①④③⑥⑤ 答案 D

解析 从前文看,“按理说”后面应该是说柳宗元不会那么穷困,所以⑤应该置于前面,而②则是⑤的前提条件,所以开头两句就是②⑤。①与⑤的后半句形成了转折关系,所以①紧跟⑤后。⑥的句式与③的句式相似,说的都是柳宗元的行为,所以③⑥连在一起。④的内容与后文人们怀念柳宗元形成因果关系,所以④放在最后。 二、文字运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很多人误认为竹子不开花。其实,竹子是有花植物。____①____,这是受到了遗传基因的影响。如群蕊竹一年左右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甜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那么,为什么竹子开花之后会成片枯死呢?科学家解释,有些植物为繁衍后代,会在生命结束之前开花、结果。因为____②____,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植物就会逐渐枯死。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可见,____③____。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竹子的特性,采取适当的措施,为竹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不同的竹子开花周期不同 ②开花、结果要消耗大量养料 ③恶劣的环境会造成竹子开花

B.③⑥④②⑤① D.②⑤①③⑥④

解析 根据上文“竹子是有花植物”,下文“群蕊竹一年左右开一次花,牡竹、版纳甜竹30年左右才开花,有的种类甚至需要上百年才能开花”,可以确定①处应该讲不同种类的竹子开花的周期不同。根据下文“而这些养料来自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中贮存的养料大部分被消耗,植物就会逐渐枯死”的解说,可推知②处应该讲开花消耗养料。“可见”之后的句子,应该是对其前句“在天气长期干旱、土壤板结、杂草丛生的竹林中更容易发生竹子开花现象”的内容的抽象概括,因此③处应该讲环境与开花的关系。

5.2014年8月初,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与旧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40条“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相对照,新版《守则》中悄然删去相关内容,并以“会自护懂求救”取而代之。对此,社会上争议较大,你认为是否应该删去此条?请说明理由。要求:①语言简明、准确;②8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1:不应删去。理由:①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应得到传承和发扬。见义勇为意识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成人后再去要求较为困难。②社会上见义勇为、敢于与恶势力斗争的人逐渐减少,长此下去,不利于社会进步。人人都有承担社会责任的义务。 示例2:应该删去。理由:①要求中学生“见义勇为”,鼓励他们担当成人的责任与义务,这是与中学生年龄不符的要求。②尊重生命,以中学生生命安全为上,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成人社会教育孩子的正确切入点。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表明观点。无论赞成还是反对,都要找到恰当的理由。如果赞成删去此条,可从中学生的能力、生命安全等角度思考;如果反对删去此条,可从见义勇为的意识的培养和公民社会责任的角度思考。

6.在2015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来临之际,搜狐健康推出睡眠质量相关调查,以了解中国网民的睡眠情况,请阅读下面的图表,用简明的语言概述中国网民睡眠质量的基本特点和成因,并对其提出两点建议,不使用具体数字(包括年份)。 您平时的睡眠质量如何?

您认为造成失眠的原因是什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