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阅读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一) ●通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吴象婴、 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导论》,张广勇、张宇宏译,上海:上海社

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美)威廉·麦克尼尔:《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魏凤

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年到2000年的经济变化和军事冲突》,

王保存、王章辉、 余昌楷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3年。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年。 李剑鸣:《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巧》,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悉·布·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英)A·J·P·泰勒:《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 1848—1918》, 沈苏儒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7年。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上海:上海译文出版,1981年。 (原联邦德国)弗里茨·费舍尔:《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

标政策》(上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 (苏)罗斯图诺夫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1914—1918》(上下册),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 (英)A·J·P·泰勒:《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潘人杰、朱立人、黄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美)李德·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钮先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编:《大战前夕,1939年》(上、

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英)阿诺德·托因比、维罗尼卡·M·托因比编:《轴心国的初期胜利》(上、

下),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 康春林:《世界战争起源新论——东欧与两次世界大战》,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03年。 (美)赫伯特·菲斯:《通向珍珠港之路》,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 (美)威廉·麦克尼尔:《美国、英国与俄国——它们的合作与冲突》,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英国

(英)梅德利科特:《英国现代史 1914—1964》,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英)肯尼斯·摩根主编:《牛津英国通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年。 (英)伊恩·麦克劳德:《张伯伦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年。

1

萨本望等:《丘吉尔与英国对外政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英)亨利·佩林:《丘吉尔传》,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年。 (英)安东尼·艾登:《艾回忆录登 面对独裁者》(上中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

(英)安东尼·艾登:《艾回忆录登 清算》(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年。 王觉非:《近代英国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蒋孟引:《英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计秋枫等:《英国文化与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 钱承旦等:《日落斜阳——20世纪英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陈晓律等:《当代英国》,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钱乘旦、陈晓律:《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苏联

(美)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美)路易斯·费希尔:《神奇的伟人——列宁》(上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姜长斌:《苏联早期体制的形成》,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 (苏)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斯大林主义的起源及其后果》,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陈之骅主编:《苏联史纲,1917—1937》(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美)大卫·科兹、弗雷德·威尔:《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刑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 马龙闪:《苏联巨变的文化透视》,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5年。 陆南泉等主编:《苏联兴亡史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陈之骅、吴恩远主编:《苏联兴亡史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 沈志华、李滨:《脆弱的联盟:冷战与中苏关系》,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 年。 沈志华、李丹慧:《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沈志华主编:《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34卷),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0年。

●美国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上中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社会实录》(上下),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年。 (美)托马斯·帕特森等:《美国外交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

(美)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年。

2

(美)伯恩斯·詹姆斯·麦格雷格:《罗斯福:狮子与狐狸》,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3年。

刘绪贻、李存训:《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杨生茂等:《美国史新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年。 王晓德著:《文化的帝国:20世纪全球“美国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法西斯主义 拉克尔:《法西斯主义——过去、现在、未来》,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年。 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体制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朱庭光主编:《法西斯新论》,重庆:重庆出版社,1991年。 朱庭光主编:《法西斯主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英)卡斯顿:《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 (德)莱因哈德·屈恩尔:《法西斯主义剖析》,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

●绥靖政策研究 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英)基思·米德尔马斯:《绥靖战略》,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 (英)约翰·惠勒—贝内特:《慕尼黑——悲剧的序幕》,北京:北京出版社,1978年。

(英)特尔福德·泰勒:《慕尼黑——和平的代价》,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年。

●德国 吴友法:《德国法西斯的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研究》,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吴友法、黄正柏主编:《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0年。 陆世澄:《德国文化与现代化》,辽海出版社,1999年。 (英)艾伦·布洛克:《大独裁者希特勒(暴政研究)》(上、下),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年。

(美)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上中下),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美)格哈特·温伯格:《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下编),,何江、张炳杰 /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瑞士)埃里希·艾克:《魏玛共和国史》(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

(美)约翰·托兰:《从乞丐到元首——希特勒一生》,北京:同心出版社,1998年。

3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