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主讲:余海浪
1.引言:当代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现状
一份调查显示,46.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38:8%的学生能回答一些基本内容,如科学精神,就是以科学为主,对科学有热情和奉献精神,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主,强调人的个性和自由,大部分学生对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回答五花八门,对何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乏基本的了解。多数学生重视和肯定的是强调作为实用和应用技术的科学,而不是基础的理论科学。由于竞争和就业压力,目前掀起的“文凭热,考研热,证书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把其作为人生的一大跳板,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学历和证书的追求是一种功利和实用目的,而非真正的科学精神。18:6%的学生说考研考证是为了找份好工作,45.53%的学生说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目前想当老板的学生要比想作科研工作的多,不难看出学生的科技意识中缺少某些至关重要的东西。这反映了学生们已经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出场并不等于科学精神的到位。在科技落后的背后,科学精神的缺乏是个深层次的问题(1)。
除文科外,大部分学生文化底蕴不强,文化视野不广,只讲金钱,不讲精神,缺乏无私奉献的价值取向;只讲实惠,不讲道德,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降低,不注重社会的长远利益,过分强调个人得失,缺乏团体合作的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容易消沉;期望值过高,缺少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缺少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在思维方法上,没有社会的、国际的、人类的视角,不会从宏观、战略、哲学的高度把握向题。比起汉语来,对外语更加感兴趣;写文章时不愿提笔,而更愿意使用电脑;喜欢说话,却总不得要领;拿着大学英语4、6级证书却不能用英语进行实际对话;对音乐一无所知;不能背诵古代诗人的著名诗句。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曾一度高扬的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的价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值规范正悄然地被湮没,部分学生为自发的经济利益所引导,极力去追求个人利益,“个人提出了自己世俗的幸福性要求,人们已经无暇继续考虑社会和人类的终极意义”,“精神成为了一种奢侈的‘装饰’遭到冷落,精神的抽象允诺已失去往昔的号召力”。上述调查反映出部分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缺失,迫切要求学校加强素质教育,用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去充实学生的心灵。 2.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含义
德国社会学家布鲁赫施泰因认为,人类文化自产生以来便包含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科学文明”和“文学文明”。科学文明体现为人类认识、评价、改造、利用外部世界(特别是自然界)的活动,以及通过这种活动所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文学文明则意味着人类为探索自身的存在价值,求得精神的自由和发展,寻求美与和谐而从事的活动,以及在这种活动中所创造的成果积淀。相应地,人类的精神也包含两个基本的组成部分,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这是人类在探析对象和发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两种观念、方法与知识体系。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界定,尽管人们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就其基本的涵义而言,科学精神就是尊重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物质生活,强调社会的物质基础和物质手段的作用,强调依靠科学技术来发展生产力,重视运用科学方法,掌握客观规律,追求科学真理,强调理性的作用。而人文精神则着重人的价值,重视人文文化的作用,强调依靠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推动社会发展。这种观念注重人的精神生活,强调社会的精神支柱和文化繁荣的重要性,强调人自身的作用、精神力量的作用,强调依靠人和人文文化来推动社会进步,重视情感的作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们观察与认识世界所不可少的,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精神,人们对世界的把握才能更全面,人们的实践活动才更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2)。
大学教育中,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都很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一些著名的专家学者如季羡林教授、杨叔子教授、周之良教授等也都积极地呼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 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我们常说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坚持真理,重视实践,敢于怀疑,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等。这是科学精神的范畴。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美与丑”、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我们常说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这便是人文精神的范畴。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离,科学与道德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科学价值中立”、“为科学而科学”等观点,又为这种分离提供解释和理论支持,以至这种分离成为一种传统(3)。 然而,这种分离既不符合客观世界的现实,也不符合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既不利于科学的健康发展与繁荣,也不利于人类道德的进步与完善。特别是当代高科技迅速发展,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科学技术进步,不仅涉及科学知识的深刻变革,也涉及人的观念的变革;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科学技术中渗透着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中也渗透着科学技术,并在加速进行中。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一个现代人,应该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精深的科学素养。这种人应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整合培养出来的现代意义上完整的
精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