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聊斋新编》看蒲松龄的女性意识
摘要:《聊斋新编》改编自经典文言小说著作《聊斋志异》,通过对各类女性在生活和爱情婚姻中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
关键词:聊斋新编;蒲松龄;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是蒲松龄描绘最成功的地方之一,蒲氏以高超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新描绘出了大量形象迥异的女性形象。《聊斋新编》选取了原著中六个故事,其中的女性角色或为人,或为鬼,或为妖,形象或多情,或纯良,或果敢,或独立,璀璨艳丽,生动鲜明,体现了作者对女性人格的肯定和赞美。笔者将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结合作品人物形象探讨蒲氏的女性意识。
一、追求自由,反抗礼教
在男权至上的传统社会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礼记》中有言:“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从父、从夫、从子谓之“三从”,妇德、妇言、妇容、妇工谓之“四德”,女性的美德在于是否安守本分,成功履行父权社会赋予她的职责。几千年来,女性们遵循着这一套行为准则,丝毫不敢逾越。但在蒲氏笔下,女性们勇于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在女性地位的转变
自古男性可以三妻四妾,女性却只能从一而终,女性地位的高低来自于男性的肯定与否。而在作品中,男主人公多为情痴,女性成了男性的精神依托,是男主人公的手中至宝,失之痛不欲生,得之则幸福圆满。《陆判》中陶岳明对朱绮婷一见钟情,最后明知朱绮婷已死,仍要与其完成冥婚,令人唏嘘;《连锁》杨于畏得知连锁是女鬼后,不仅没有改变初衷,还积极调查其死因,甚至宁愿自己折寿也要救连锁;《绿衣女》中的于?Z更是痴情,在其妻子绿珠香消玉殒后苦等十年,赴京城找到已投胎转世的十岁女童珠儿,又在珠儿忘记自己是绿珠的身份后再等八年,再续前缘。唐有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而在作品中,守候爱情的不再仅是女子,她们在男性的世界里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她们的青睐是对男主人公才能的肯定和气节的成全。 (二)体现在女性对于爱情的主动追求
《礼记?内则》中有言:“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外内。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可见在礼教约束之下,男女之间的普通交往都是不被允许的,更何况婚恋关系。即使偶有大胆的青年男女私相授受,也必定是男子主动,《诗经?关雎》中云:“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在作品中,却被演绎成了“谦谦君子,淑女好逑”,女性不再消极等待,她
们一改被挑选、被主宰的命运,勇敢热烈地追求爱情。她们摈弃了传统的束缚,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伦常,不再待字闺中,而是遵从自我意识,把自己的情感放在首位,寻觅意中人。《乾坤》中谢灵儿与忻方平在梦中便已相识,现实中相遇后便生情愫;曲柔明知忻方平心有所属,仍大胆表白,其坦率亦非一般女子所能及,被拒后依然不肯移情薛勇,对爱情有着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绿衣女》绿珠更是违背“妇道”,主动出击,制造与于?Z相遇的机会并嫁其为妻。真挚情爱便是她们的礼法,她们不再囿于世俗之见,从相识、相恋到相守,女性们都是自由、自主的。 二、机智果敢,深明大义
封建时代的女性,不管是身处高位的王侯将相女性,亦或是身处中下层的平民女性,都无一例外地处于男权社会的掌控之下,她们甚至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主,更不敢谈及国家大事,也不奢望有理想抱负。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的功能便是完成社会对她们的期许――相夫教子,出嫁后要在姓氏前冠以夫姓,以表明她们自此附属于另外一个家庭,无名无姓,其全部价值体现在是否将家庭照顾好。她们柔弱如蒲草,逆来顺受,面对挫折无所适从。但作品中的女性们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固有形象,挣脱了男权社会的牢笼,为自己在家庭中挣得一席之地,而且能放眼国家,关心社稷,其正直果敢丝毫不输男儿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