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精品课程《普通地质学》教学大纲及教案

● 分布: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宁镇地区

● 矿产:Au,Ag,Cu,U,W,Sn,Mo等,浙江青田玉、鸡血石(印章)、熔结凝灰岩(蟾石) 11 火山喷发的阶段性

● 火山喷发是断断续续的,有的一、二次(南京方山),有的若干次(圣海仑斯). ● 不同喷发期岩浆的成分要改变一般演化规律:基性-中性-酸性 ● 喷发后期常下陷,形成破火山口(火山湖) ● 活火山指人类历史时期有过活动,否则称死火山. 12.世界火山岩主要分布在板块构造的边界 ● 洋脊火山带: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脊

● 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是中酸性火山岩,多为安山岩.

安山岩线:环太平洋大陆及岛屿为安山岩,大洋内部为玄武岩,二者界线称为安山岩线 ● 地中海-印尼火山带

● 红海与东非有22座活火山:均在地壳裂谷处

第二节 侵入作用与侵入岩

返回

1. 侵入作用(intrusion)

● 侵入岩(侵入体):岩浆在向上运动的侵入过程中逐渐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可分为: 深成侵入岩(深成岩):>5公里深处形成、 浅成侵入岩(浅成岩):<5公里深处形成、 ● 围岩:被岩浆侵入的岩石. 1.1同化作用、混染作用

● 同化:热岩浆对冷围岩的吞噬与化学作用,最终使围岩成为火成岩的一部分.岩浆体积>>围岩

● 混染:岩浆体积不够大,不足以完全吞噬围岩,导致 围岩对岩浆的明显化学反应,改变岩浆的成分

● 俘虏体:边部围岩碎块掉进岩浆,岩浆快速冷凝后尚未被完全“吞噬”或同化. 1.2 结晶分异作用

定义: 岩浆在冷凝过程上,按一定规律依次结晶出不同矿物的过程.熔点高比重大的矿物先结晶,导致岩浆成分不断改变.

1.3 鲍温反应系列:美国岩石学家鲍温根据结晶分异原理,用富含橄榄石的玄武岩实验得出的结晶规律. 分为:

16

1.3.1连续反应系列:化学成分连续变化;内部结构无根本变化;为浅色矿物所独有. ●(高温的)基性斜长石(拉长石,培长石,钙长石Ca[Al2Si2O8])→中性斜长石(中长石)→酸性斜长石(钠长石Na[AlSi3O8],更长石)→钾长石→白云母→(低温)石英. ● 端员成分为钠长石与钙长石,二者能以任何比例混溶.

1.3.2不连续反应系列:化学成分有差异;内部结构有显著变化;为暗色矿物或铁镁矿物所独有.

● (高温的)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白云母→(低温的)石英. 1.3.3 岩浆结晶出的岩石顺序

超镁铁岩(橄榄岩)→镁铁岩(辉长岩)→中性岩(闪长岩)→酸性岩(花岗岩)→伟晶岩 1.3.4 伟晶岩:残余岩浆结晶而成 ● 温度500度到800度 ● 挥发分高,主要是长英质 ● 结晶缓慢,形成粗大晶体

● 富含成矿物质:Au,Ag,Cu,W,Zn,Mo,U 1.3.5 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鲍温反应系列的核心是“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据此,100分原始岩浆只可结晶出5-10分花岗岩,但是,陆地上的花岗岩>>玄武岩;而大洋中只有玄武岩而无花岗岩.因此,鲍温实验得出的结晶顺序规律是对的,而单一原始岩浆的观点是不全面的. 2. 侵入岩的产状:侵入岩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关系 (1)岩脉(dyke):分岩墙与岩床二种.

● 岩墙(dyke)-与地层层理垂直,岩浆沿围岩的裂缝挤入. ● 岩床(sill)-与地层层理平行,岩浆沿层间的空隙挤入. (2)岩体:分岩株与岩基二种.

● 岩株(stock):出露面积在10-100平方公里. ● 岩基(batholith):出露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

第三节 火成岩的结构与构造

返回

1.火成岩的结构(texture):指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态和晶粒间的相互关系 (1) 按结晶程度:全晶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