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橘子》导学案教学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橘

子》导学案教学案

课题 分橘子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任务是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为了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在教学设计上具有如下特点: 1.重视课前的导入。

在教学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到熟悉而又感兴趣的情境中,使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地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热情。

2.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让这些问题指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的操作,指导学生完成每一步的计算,既能明确算理,又能正确计算,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讲故事:悟空、八戒和沙僧摘到了一些橘子,八戒馋得直流口水,拿起一个就要吃,悟空连忙制止他说:“应该先平均分,然后自己吃自己的那一份。”每人能分到多少个橘子呢?他们3人一时不知该怎么分,我们大家能帮他们分一分吗?

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借着帮他们兄弟3人分橘子的机会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1.注意听老师讲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2.明确要学习的内容,准备学习新课。 1.填一填。 ( )×2=24 ( )×2=48 ( )×3=39 ( )×4=84 ( )×5=55

( )×6=66

2.妈妈买了45千克大米,如果每天吃4千克,可以吃几天,还剩多少千克?

二、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分一分,算一算。

(1)要知道他们3人每人能分到多少个,应该怎样列式? (2)引导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并用简单的算式表达分的过程。

思考:先分哪部分,再分哪部分?4捆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1捆,还剩下1捆怎么办? 3.引导学生尝试竖式计算。

思考:刚才的分物过程用竖式该怎样表示呢?与48÷2的竖式计算相比,有什么不同?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怎样应对?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笔算除法的要领。 5.巩固竖式计算的顺序和写法。

(1)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4页下面的3道题。 思考:分了整十数后,余下的部分怎样处理?

(2)引导学生讨论:除法为什么要从高位算起?怎样判断商是几位数?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