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丨利用流动性缺口来做流动性压力测试

1104丨利用流动性缺口来做流动性压力测试

流动性压力测试是一种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流动性风险分析方法,通过测算商业银行在遇到假定的小概率事件等极端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损失,从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体系的脆弱性做出评估和判断,进而采取必要措施。流动性压力测试需要检验银行承受流动性风险的能力、揭示流动性风险状况、检查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加强流动性管理提供依据。

1.流动性压力测试概述

国际清算银行(BIS)把压力测试定义为压力测试情景或敏感性压力测试,进而把压力测试情景定义为变量测试,既能以过去的重大事件进行历史情景测试,(比如2013年6月金融市场流动性风波),也能以假设情景为基础开展。

情景分析有助于银行深刻理解并预测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其整体性流动性风险可能出现的不同状况。银行可以通过面临的市场条件分为紧张、恶化、极差三种情形,采取轻度、中度和重度流动性压力测试,并结合现有的基准情景,得出压力测试结果并对结果展开分析。分析时尽量考虑每种情景下可能出现的有利或不利的重大流动性变化。深入分析最坏情景(即面临流动性危机)的意义最大,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银行自身问题。银行绝大多数流动性危机根源在于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存在致命的薄弱环节。比如没有好的IT系统支持报表取数,比如高管的重视领域局限于业务发展和信用风险。当过度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加上市场流动性紧张,为了平头寸,极容易导致以不合理的价格去购买资金,实际已经是流

动性风险的最好体现。

二是市场危机。即当市场不能以低成本提供价格信号,实现资源的顺利交换和风险转移等市场功能是,市场流动性突然蒸发,交易过程的中断更加剧了价格的波动,就好比2015年股灾,找不到交易对手,每支股票被打到跌停,整个市场丧失了流动性,交易无法达成,学界也把其称为“流动性黑洞”。假如银行间债券市场发生危机

2.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管理

2008 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历时 4 年仍存余威,监管全球银行业资本水平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for Banking Supervision)于 2009 年底首次提出流动性监管概念及测量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银监会也于2012年设计出《G25流动性覆盖率和净稳定融资比例情况表》,报表分为2个部分,表1为流动性覆盖率(LCR)计算表,表2为净稳定融资比例(NSFR)计算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商业银行LCR应持续达标,而这达标线是2016年底80%,2017年底90%,2018年底100%。

从LCR的设计来看最符合流动性压力测试,该指标旨在确保商业银行具有充足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能够在银监会规定的流动性压力情景下,通过变现这些资产满足未来至少30天的流动性需求。但该报表由于是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国际指标,翻译过来水土不服。比如,尽管我国设置了有效存款保险,但并不满足存款保险的附加条件。而我国法律规定“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定期存款提前支取不但不用支付罚金,且还可以获得活期存款利息,导致大量储蓄存款不能被认定为稳定存款。而对业务关系的认定较为苛刻,“不稳定”的对公存款高达 75%的流失率更是所有国内商业银行心中的一根刺。

过于苛刻的逻辑判断标准,导致中小银行很难手工计算LCR,必须要借助IT核心系统去自动计算,开玩笑说,等你手工算出来,银行已经挤兑了。银监会也考虑到国情,要求资产规模2000亿元以上的银行按季度报送LCR,大行毕竟有钱开发系统么。但对中小银行而言,流动性的管理也不是就不用做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G21流动性期限缺口统计表》来模拟压力情景,并根据期限缺口来计算在不同压力下银行的最短生存期。

3.流动性期限缺口报表 1)报表设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