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 学 科(第 6 册第二单元)集体研讨设计 单元课题 主备人 参加人员 课时划分 千米和吨 4 研讨时间 2019 .2.25 具体内容(包括每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作业设计等) 第一课时 认识千米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3.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能进行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难点 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前的相关测量 作业设计: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认识吨 教学目标: 1.感知1吨是多少。 2.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 3.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难点 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作业设计: 补充习题 第三课时 练习三(1) 教学目标: 1.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和质量的简单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利用比较使学生体验单位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合理运用长度、质量方面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运用长度、质量方面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作业设计:补充习题 第四课时 练习三(2) 教学目标: 1.熟练地进行长度单位和质量的简单换算。 2结合生活实际,利用比较使学生体验单位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合理运用长度、质量方面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合理运用长度、质量方面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探究法 作业设计:补充习题 参与研讨人员的发言记录: :小学数学教学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其中前四个单位已经在二年级教学。教学的质量单位有克、千克和吨,其中前两个已经在三年级上册教学。千米和吨不与其他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一起教学,是因为认识千米和吨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支持,要在现实的情境里体验1千米是多长、1吨是多重,要联系万以内数的知识进行千米和米、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低年级学生一般不具备认识千米和吨的条件,所以教材在三年级下册教学这两个计量单位。 千米是比较大的长度单位,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尽管有些学生曾经在各种场合听说过这个长度单位,但并没有形成1千米的长度观念。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低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较少有机会接触千米,缺少感性认识来支持概念的形成。二是千米无法像较小的长度单位那样,在直尺上直接感知。 :例题还创设体验1吨有多重的活动情境。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体会1吨是相当困难的,在“想想做做”里收集了一些现实的素材,帮助他们积累对1吨的感性认识。这些素材有:2头牛大约重1吨、5大桶油大约重1吨、10头肥猪大约重1吨、20袋水泥重1吨。让学生借助这些常见的、熟悉的素材,感知1吨有多重,丰富对1吨的体验。教材还让学生从1桶水大约10千克,推算出100桶水大约1吨;从1块轻质砖大约重20千克,推算出50块轻质砖大约重1吨。加强1吨是1000千克的认识,并利用可以想象的100桶水、50块砖体会1吨有多重。学生只要在这些素材中记住一、两件,他们的认知结构里就保存了对1吨的认识。 最终形成的集体备课简案(红字)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板书:长度单位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长度单位,谁来说说是哪些?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教学新知 1.认识千米: 读“千米”,你估计它和“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