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在海外:不只是电视剧

《西游记》在海外:不只是电视剧

伴随着东西方的交流,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师徒四人降妖伏魔故事,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走向海外。 2017年4月15日,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的导演杨洁去世。这部电视剧曾创下%的收视率神话,并在中国国内重播超过3000次。

对于中国的80后、90后而言,这部《西游记》伴随儿时的每一个寒暑假,是最珍贵的童年记忆。有趣的是,在海外权威电影数据库IMDB上,这部电视剧的打分也高达分。有个越南女孩说,自己小时候看了5遍。 一只东方猴子的故事

“哇,我从小是在非洲看着这部电视剧长大的,小时候经常幻想自己是孙悟空。”

“当我还是个小鬼的时候,在捷克共和国看过这部剧,里面有些很吓人的镜头,但超酷。”

这是一些外国观众在IMDB上的留言。改革开放后,1986年版《西游记》是中国第一批出口到世界的文艺作品之一,当时最早出口的国家包括缅甸、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之后陆续出口到加纳、坦桑尼亚、尼泊尔等国家。 孙悟空扮演者六小龄童回忆,有次在缅甸,他看到路边的小店正在放《西游记》。

《西游记》的故事原型,取材于唐代玄奘法师西行求法的故事。玄奘法师的经历记载在《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记》里,后世人们根据这些素材不断演绎,衍生出各种通俗志怪小说,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

事实上,伴随着东西方的交流,吴承恩笔下的唐僧师徒四人降妖伏魔故事,早在一个世纪前就已经走向海外。 19世纪晚期,《西游记》故事跟随广东、福建移民进入东南亚诸国。在以《西游记》故事为蓝本的潮州戏曲里,孙悟空往往被视作危难时可以提供庇佑的神灵。这种信仰在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越南等国也可以看到。

1895年,上海华北捷报社出版了塞谬尔·伍德布里奇翻译的小册子《金角龙王,皇帝游地府》,这可能是西游记文本最早的西文译作。

真正将《西游记》带到西方的,是美国著名汉学家亚瑟·韦利的译本—《猴子:中国民间小说》。该译本在1942年出版,篇幅约为原著的1/3。从标题上就能看出,孙悟空是当仁不让的主角。

之后,西方各国纷纷对该译本进行转译,均以“猴”或“猴王”为题。这或许与西方文化传统有关:这只神通广大、智勇双全的猴子,很容易得到个人英雄主义的读解,在西方能激起强烈的共鸣。 正如韦利在序言中所说:“书中主角‘猴’

是无可匹敌的,它是荒诞与美的结合。”

这一译本的里程碑意义还在于,它促成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一股《西游记》学术研究热,许多学者对书中的东方神秘和文化暗喻深感兴趣。

伴随着影响的扩大,《西游记》也顺势登上了英、美、法、德各国的大百科全书—英国大百科全书称之为“中国一部最珍贵的神奇小说”;德国迈耶大百科全书则认为,“吴承恩撰写的幽默小说《西游记》,里面写到儒、释、道三教,包含着深刻的内容,它是一部寓有反抗封建统治意义的神话作品。”

目前在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全译本,一是1986年由翻译家詹纳尔翻译、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西游记》;一是美籍华裔学者、芝加哥大学教授余国藩的同名译本四卷。 余国藩1938年出生于香港,从小就接受中英双语教育。余国藩回忆道:“不管我们是在防空洞里,还是正忙着从战火中逃命,我都为这些故事着迷,一再央求祖父讲述。”余国藩一生致力于翻译和不断地修訂《西游记》英译本,直到临终之前三年的2016年才全部完成《西游记》译注本的修订。 事实上,西方对《西游记》的翻译一直在进行中。2016年10月18日,在第68届法兰克福书展上,德国学者林小发翻译的《西游记》初印2000册一售而空,过了短短5个月就准备印第四版。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