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大全(带答案)

性炎。

6.1.19 ①因先天性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②心瓣膜器质性病变;③表现为瓣膜口狭窄或关闭不全。 6.1.20 ①进行性心脏肥大,心腔扩张和心肌收缩力下降;②男性多于女性,以20~50岁多见;③原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酗酒、妊娠和基因遗传有关。

6.1.21 ①瓣膜开放时不能充分张开,瓣膜口缩小;②血流通过障碍;③瓣膜增厚、粘连。

6.1.22 ①瓣膜关闭时不能完全闭合;②部分血液返流;③瓣膜卷曲、穿孔、腱索缩短、或瓣膜环扩大。 四、问答题(此处近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6.4.01 基本病变分为三期。⑴脂纹期:①肉眼 动脉内膜面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条纹;②光镜 病灶处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等;⑵纤维斑块期:①肉眼 内膜面散在灰白色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②光镜 表层为纤维帽,下方见泡沫细胞等;晚期可见脂质池及肉芽组织;⑶粥样斑块期:①肉眼 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纤维帽的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②光镜 在纤维帽深部有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粥瘤处中膜变薄,外膜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增生。 6.4.02 ①斑块内出血;②斑块破裂;③粥瘤性溃疡;④钙化;⑤动脉瘤形成;⑥血管腔狭窄。

6.4.03 ⑴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特点:多发性、小灶性(0.5~1.5cm)坏死,不规则分布于左心室四周,梗死仅累及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⑵区域性心肌梗死 特点:病灶较大,直径2.5cm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尤其多见于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 6.4.04 ①乳头肌功能失调;②心脏破裂;③室壁瘤;④附壁血栓形成;⑤急性心包炎。

6.4.05 ①心: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离心性肥大;②肾:双侧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③脑: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

6.4.06 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①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坏死;②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③纤维化期(愈合期)。

6.4.07 急性期:瓣膜肿胀,闭锁缘有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疣状赘生物,粘连紧密,不易脱落。后果:病变反复发作,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叶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导致瓣膜病。

6.4.08 ⑴动脉瘤(aneurysm) ①血管(大多数为动脉)壁;②限局性异常扩张;③以主动脉和脑血管最常受累且后果严重。

⑵动脉瘤类型:①囊状动脉瘤;②梭形动脉瘤;③圆柱状动脉瘤;④舟状动脉瘤;⑤蜿蜒状动脉瘤。 6.4.09 ①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风湿性心肌炎的心肌间质有风湿小结,风湿性心包炎的浆液纤维蛋白性炎;②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的向心性肥大(代偿期)→离心性肥大(失代偿);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见弥散性心肌细胞坏死,弥漫性心肌间质纤维化,甚至心肌梗死。

6.4.10 ①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

引起含菌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②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6.4.11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比较 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变特点 肉眼 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心瓣膜增厚、变形、溃疡,表面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灰黄*色、干燥、脆、易脱落

镜下 疣赘物为由血小板、纤维蛋白构成 疣赘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细菌菌落、炎细胞和坏死组织构成,瓣膜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和炎细胞,甚至可见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 后果 反复发作导致心瓣膜病 瓣膜病,动脉性栓塞,免疫性合并症 6.4.12 ①心绞痛;②心肌梗死;③心肌纤维化;④冠状动脉性猝死。

6.4.13 ①风湿病与链球菌性咽喉炎的发病地区和发病季节一致;②抗链球菌治疗能减少风湿病发生;③风湿病发病前2周有链球菌感染;④风湿病患者血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

6.4.14 ⑴原发性高血压:①原因未明;②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140 mmHg(18.7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12.0kPa)〕为主要表现;③独立性全身性疾病;④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⑤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

⑵各型病变特点:1)缓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①功能紊乱期的基本改变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②动脉系统病变期的病变为细动脉、肌型小动脉硬化,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动脉可伴发粥样硬化病变;③内脏病变期的病变为心脏 代偿期左心室壁向心性肥大,失代偿期左心室壁离心性肥大;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脑 高血压脑病,脑软化,脑出血;视网膜 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2)急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6.4.15 ⑴病变特点:滑膜充血、肿胀,关节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

⑵临床特点:累及大关节,游走性多关节炎,局部有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病变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变形。

6.4.16 ⑴肉眼 心脏重量增加(诊断标准:男性>350 g,女性>300 g),心腔明显扩张,室壁可略增厚,心尖部变薄呈钝圆形,心瓣膜无器质性病变,心内膜可增厚,常见附壁性血栓。

⑵光镜 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核大而深染,核形不整,心肌胞质发生空泡变性及小灶状液化性肌溶解,内膜下及心肌间质纤维化,肉柱间隐窝内常见小的附壁血栓。

6.4.17 ⑴肉眼 心脏重量达500 g以上,心室肌肥厚,且以室间隔不匀称肥厚尤为突出,心室腔狭窄,二尖瓣(主瓣)及主动脉瓣下方之心内膜增厚。

⑵光镜 心肌细胞普遍性高度肥大,心肌排列紊乱、其面积约占心室肌的30%~50%,肌丝排列异常,间质纤维化。

6.4.18 ⑴死者生前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死因是急性左心衰竭。 ⑵尸检可发现:1)心 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前壁等心肌梗死;2)肺 急性肺淤血。

⑶ 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8+年);②左心室心肌梗死→心前区疼痛难忍;左心室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肺淤血→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 6.4.19 ⑴风湿性关节炎,病变为Aschoff小体。

⑵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伴全心衰竭;病变为瓣膜增厚、变硬、全心肥大、扩张、肺淤血、水肿。解释:心瓣膜病、心代偿→心悸;左心衰竭、肺淤血、水肿→气促、咳粉红色泡沫痰;右心衰竭→四肢水肿。

一、名词解释

7.1.01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 COPD) 7.1.02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7.1.03 肺气肿(emphysema)

7.1.04 代偿性肺气肿(compensatory emphysema) 7.1.05 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7.1.06 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7.1.07 肺尘埃沉着病(pneumoconiosis) 7.1.08 肺硅沉着病(silicosis)

7.1.09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

7.1.10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 7.1.11 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lung) 7.1.12 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ic syndrome) 四、问答题

7.4.01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主要病变特点。

7.4.02 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基础。 7.4.03 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两者有何区别。 7.4.04 试比较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

7.4.05 何谓肺硅沉着病?简述其病变特点、分期和并发症。 7.4.06 简述肺癌和鼻咽癌的扩散途径。 7.4.07 临床病理讨论

病员女性,59岁,因反复咳嗽、咳痰11年,伴气紧、心累3年,下肢水肿2年,腹胀3月入院。11年前感冒后发热、咳嗽、咳脓痰。以后每逢冬春季常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呈脓痰,反复加重。近3年来,在劳动或爬坡后常感心累、呼吸困难。2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双侧下肢凹陷性水肿。3月前受凉后发热、咳嗽

加重,咳脓痰,心累、气紧加剧,并出现腹胀,不能平卧,急诊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4℃,脉搏98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4.7/11.3kPa(110/85mmHg)。慢性病容,端坐呼吸,嗜睡,唇及皮肤明显发绀,颈静脉怒张,吸气时胸骨及锁骨上窝明显凹陷,桶状胸,呼吸动度降低,叩诊呈过清音,双肺散在干、湿鸣。心率98次/分,心律齐,心浊音界缩小。腹膨隆,液波震颤(+),肝在肋下7.5cm,较硬,双侧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8g/L,白细胞 6.7×109/L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9,淋巴细胞0.11。入院后病人突然抽畜,极度烦躁不安,继之神志不清,心率增到156次/分,抢救无效死亡。

尸解主要发现:左、右胸腔积液各200m1,腹腔积液2000ml ,呈淡黄*色,透明,密度1.012。双肺各重750g,体积增大,极度充气膨胀,切面见双肺散在灶性实变,呈灰白色,部分呈灰白与暗红相间,且以双肺下叶为甚;镜下:双肺末稍肺组织过度充气、扩张,肺泡壁变薄、部分断裂,灶性实变区见肺泡内及细支气管腔内有浆液、中性粒细胞充填,部分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增多,部分鳞状上皮化生,个别管腔内见黏液或渗出物形成的栓子,管壁黏液腺增多并肥大,管壁软骨灶性钙化及纤维化,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和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肺细小动脉中膜增厚,无肌型肺动脉肌化。心脏重300g,右心室壁厚0.3cm,右心腔明显扩张,肉柱及乳头肌增粗,肺动脉圆锥膨隆,左心及各瓣膜未见明显病变。肝脏体积增大,淤血,呈心源性肝硬化。其他脏器有变性、淤血。 请讨论:

⑴死者生前患有哪些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 ⑵其死亡原因是什么?

⑶该死者的疾病是如何发生发展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答案

一、名词解释(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

7.1.01 ①肺实质与小气道受损害;②共同特征: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气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③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症。

7.1.02 ①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②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喘息症状每年至少持续3个月,连续两年以上;③可并发肺气肿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7.1.03 ①终末支气管以下肺组织(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②过度充气呈持久性扩张,肺泡间隔破坏;③肺组织弹性减退,容积增大。

7.1.04 ①非真性肺气肿;②肺萎陷、肺叶切除;③残余肺组织的肺泡代偿性过度充气;④无气道和肺泡壁的破坏。

7.1.05 ①肺炎球菌;②肺泡内弥漫性纤维蛋白性渗出为主的炎;③病变单位为肺段或整个肺大叶;④青壮年;⑤起病急、寒颤高热、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肺实变体征及周围血白细胞增高。 7.1.06 ①化脓性细菌;②病变单位为肺小叶,呈灶状散布;③化脓性炎;④小儿和年老体弱者。

7.1.07 ①长期吸入有害粉尘,并在肺内沉着;②粉尘结节和肺纤维化;③职业病;④常伴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和肺功能障碍;⑤分为无机和有机肺尘埃沉着病两大类。

7.1.08 ①大量含游离二氧化硅(SiO2)的粉尘,沉着于肺部;②常见的职业病;③病变:硅结节形成和广泛肺纤维化;④脱离硅尘作业后,肺部病变仍继续发展;⑤重症或晚期病例出现低氧症状和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7.1.09 ①慢性肺疾病、肺血管及胸廓的病变;②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③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

7.1.10 ①肺外或肺内的严重疾病;②进行性呼吸窘迫和难治性低氧血症;③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④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多器官衰竭的肺部表现;⑤起病急,预后差,病死率高。

7.1.11 ①支气管黏膜或腺上皮内的Kulchitsky细胞(APUD细胞);②癌细胞含神经内分泌颗粒,产生激素;③包括类癌、不典型类癌、未分化小细胞癌和大细胞癌。

7.1.12 ①非内分泌腺的肿瘤;②激素或激素类物质;③内分泌、神经、肌肉、骨关节和血液的症状或异常。 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或列简表比较)

7.4.01 ⑴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 1)外源性因素:①理化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气候寒冷;②感染因素;③过敏因素;2)内源性因素:①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②过敏体质。 ⑵主要病变特点 1)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2)黏液腺体增生、肥大,久之,腺体萎缩;3)管壁病变,如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

7.4.02 ⑴呼吸因难、发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叶实变,肺泡换气功能下降;⑵咳嗽、咳铁锈色痰:肺泡腔内红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变性等使痰液呈铁锈状;⑶胸痛:病变累及胸膜,形成纤维蛋白性胸膜炎。 7.4.03

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主要区别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原菌 以致病力强的肺炎球菌为主 多种细菌,常为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 青壮年 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病变特点 急性纤维蛋白性炎 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 以肺段或肺叶为病变单位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病变大小不一,多发性,散在于两肺

病变分期 典型者分为充血水肿、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变和溶解消散期 病变无程期性 支气管旁淋巴结 一般无病变 常常肿大,呈急性炎性反应

临床表现 起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结局 绝大数痊愈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 肺肉质样变、肺脓肿、脓胸、败血症、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中毒性休克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