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纲要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纲要

题型

一、简答题

二、辨析题(判断并说明) 三、论述题

思考题

1、有人说“物质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此命题是否真,说明理由。(10分)

在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中,同时存在着进化与退化两种不同的方向。进化是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趋势和过程。退化是指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有序到无序,由高序到低序的趋势和过程。两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主要表现在

(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从系统自身看,以进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的包含退化过程,同样,以退化为主的过程往往内在的包含进化过程,纯粹的进化或退化的过程是极其罕见的。

(2)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的。

(3)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在一定条件下,进化过程可转入退化过程,相反的,退化的过程也可转入进化过程。

总之,在自然界物质系统的演化中,同时存在着进化与退化这两种不同的趋势,它们之间相互包含、共存共生、相互交替,共同构成自然界丰富多彩的演化过程。 因此物质系统的进化是以环境的退化为代价的。 原始社会经济不发达,靠狩猎,自给经济 现在的社会高度发达,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温室效应加重,动植物数量减少,种类减少,食物链减少,植被覆盖率变低····

2、试用系统的非加和性原理分析现实社会中或自然界的某种现象说明其中的道理。(10分) 一是加和性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某种加和关系或守恒关系。如果可以量度的话, 整体等于部分之和。 二是非加和关系:由于处于系统整体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处于系统联系中的组成部分的性质不同于自然状态不的性质,使组成的部分原有的某些性质被屏蔽起来;另一方面使得系统整体产生出它的组分和组分总和所没有的、甚至对了组成部分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新性质。总之,由部分构成系统整体时,有新质突现,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现象举例,比如器官的移植、系统的合理配置,电脑组装兼容性

3、试从物质系统的熵流公式:ds=dse+dsi出发说明自然界物质系统形成自组织的首要条件必须是开放系统。(10分)

普利高津指出,一个系统的熵变(dS)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一个因素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交换的熵(dSe),称外熵流,另一个因素是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熵(dSi),称熵变。系统总熵为:

dS= dSe +dSi 对于孤立系统,由于系统和环境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就不可能产生熵的交换,(dSe)=0,所以,dS= dSi >0,这就是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

对于开放系统,由于系统和环境之间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这就会同时产生熵的交换,使得精品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dSe ≠0,系统的总熵变就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当dSe >0时,dS>0,系统加速走向无序化

当dSe <0,且|dSe|<dSi,则dS>0,系统仍沿着熵增方向走向无序化。 当dSe <0,且|dSe|=dSi,则dS=0,系统宏观结构不变。

当dSe <0,且|dSe|>dSi,则dS<0,系统将沿着熵减方向走向有序化。

自组织是在开放背景下,系统自发形成内部有序结构的过程。理解自组织概念的关键在于:模式是内部自发产生,而不是由系统外部输入的。事实上,任何新的有序结构模式的形成都是通过自组织实现的。自组织是系统演化的一般机制。

(1)开放性是系统自组织得以形成的必要条件。所谓开放就是借助外部环境输入的负熵克服、抵消内部的熵增

(2)远离平衡态也是系统实现自组织的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非平衡是有序之源”,只有非平衡态才能导致有序,形成稳定的有序结构。

(3)在远离平衡态时,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转变为一种非线性机制。非线性相互作用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作用方式,是具有相干性的作用机制,系统内部的作用关系不再是各种作用的简单叠加,而是各种作用相互制约、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

(4)系统在某个时刻、某个局部的空间范围内产生对宏观状态的微小偏离被称为涨落。当系统处在远离平衡态时,涨落使系统状态发生的微小变化有可能通过非线性的反馈机制而被放大,使系统跃迁到一个新的稳定有序状态。通过涨落达到有序,这就是所谓的“生序原理”。

4、经济、政治、教育三者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谁更为重要?为什么?(15分) 我认为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谁更为重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历史表明, 科学技术革命不会、也不能凭空产生, 这种产生和转移的基础则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技术产品都是知识、技术密集物化的结晶。这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 迅速提高劳动者的整体文化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 发明和创造, 以及它在生产过程中的转化和地位变化, 必须以系统的知识教育为基础。经济发展的快慢, 依靠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教育的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

5、举例说明科学方法与技术方法的联系与区别(10分)

科学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在人们以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去探究关于自然界各种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活动中所获得的体系化的知识。技术是在主体作用于客体从而实现主体目的的过程中所掌握的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区别:科学与技术是与人类密切联系的两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现象,他们在研究的目的与任务、活动过程、结果与评价、研究方法、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以及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程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1.目的和任务不同。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从而丰富人类的知识宝库;技术的任务是有所发明,从而增加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更多选择和可能性,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2.活动过程不同。科学主要的是从实践到认识,从经验跃升到理性,研究过程探索性强,研究目标相对不确定,难以预见何时会做出何种发现,难以估计成本;技术则主要从认识到实践,经验因素往往不可或缺,研究过程计划性强,目标相对明确,可以有明确的方向、步骤和预算等。

精品文档

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

3.结果和评价不同。科学的成果常表现为概念、原理、假说或理论等知识形态的东西,其结果不受地域的影响,评价标准为是非判断;技术的成果常表现为可操作的知识或物化的形态,可能会具有地域、民族的多样性,其评价标准也很复杂。 4.研究方法不同。在科学研究中需要将经验上升到理论水平;对于技术来说,经验是其组成部分。

5.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不同。自然科学有长远的、根本性的价值,科学上的重大突破往往会导致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技术对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更直接的是技术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军事价值。

6.发展进程不同。科学与技术之间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6、有人说“‘下岗’是国有企业改革必由之路”;也有人说“‘跳槽’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你认为对不对?试用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说明其中的道理。(15分)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国有企业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有进有退,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一部分企业要走政策性破产、依法破产、整体出让的路子,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盘活国有资产,优化资源配置,使国有资产向涉及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做大做强重点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

在其位,谋其政,当个人的发展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或企业限制个人的发展,那么这时跳槽必然出现,跳槽时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合理的跳槽既有利于企业、个人的发展,又对国民经济有着促进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7、

8、请举例说明你所从事的事业(或从事的科研)经常运用的科学方法,并简要指出该方法的内涵。(15分)

8、请举例说明发现、发明、建造三者之间的区别。(10分) 发现 是已有的事物,现象 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的状态变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电磁感应现象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与1831年发现的,简称“磁生电”,并由此而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发明 是结合已有的事物创造出来的新事物,这期间有创造的过程,美国爱迪生经过多次的实验发明了电灯泡,

建造 是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比如房屋,人造卫星。

9、你是怎样理解“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的?(15分)

技术乐观主义产生于人类对技术的社会功能有所了解但又缺乏理性认识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其实质是“技术崇拜”或“技术救世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把技术理想化、绝对化或神圣化,视技术进步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虽然技术乐观主义源远流长,远在上古时代,亚里士多德就曾确信技术会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优美,并把人类的制造活动分为“教化技艺”(如医疗和教学等)与“构造技艺”(如钱币、轮船、房屋和雕像等)两种,称为亚里士多德主义。但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技术乐观主义却直至19世纪才最终形成。 精品文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