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科学》重点及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 二、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三、简答题(5题,每题6分,共30分) 四、论述题(2题,每题10分,共20分) 五、案例分析题(2题,共15分)
第一章 绪论
1. 领导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领导活动产生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和社会分工。最初的领导活动在原始社会,并随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原始平等、集体领导方式到个人专制、充满阶级剥削和压迫关系的领导方式,又到社会主义新的平等关系、集体领导的方式。
领导制度 原始社会 自然领导制度“禅让制”。(原始的集体领导体制)
2. 现代领导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决策工作专门化(决策与执行都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分离的标志是“事业部制”的产生, 其实质是决策权与执行权的分离,决策内部又有咨询与决策,即“谋”与“断” 的分离。 斯隆因此被誉为带来“组织革命”的“现代组织之父”。)
(二)领导主体集团化(领导主体是由“硬专家”或“软专家”组成的集团,不再是一个人。)
(三)领导方式民主化(“事业部制”及民间咨询机构的出现,也是民主制的发端和主要表现形式。民主化趋势的另一表现是监督的独立化。领导方式的民主化必然要求法治化。)
(四)领导方法科学化。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遵循严格的程序;二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3.把领导工作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的原因?
(1)领导工作是人类一种特殊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需要一门科学,而且这种领导工作实践本身就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科学内容。
(2)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殊规律和科学内容。
(3)领导工作之所以是一门科学,还由于它是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进行总结和探索,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对领导工作实践的宝贵经验和丰富内容,认真总结和探索,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就是领导科学。
4.领导科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领导活动的实践,是领导科学产生的土壤和源泉。在西方,领导活动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20世纪30年代之后开始的。
(1)现代社会生产的巨大发展,带来了社会活动的一系列变化。表现为:社会活动越来越复杂,社会活动变化
1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父传子的“世袭制” 专家式领导、(家长式的经验领导)“朕即国家” 专家集团式领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邓小平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本质的论述。 导(科学领导) 是服务。”这是对社会主义领导越来越迅速,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现代领导由经验领导上升为科学领导。
(2)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0世纪40年代后,产生了三门全新的横断科学,即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通称为系统理论。
(3)人类领导思想成果长期积累的结果。许多杰出人物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进行了卓越的领导,留下了不少宝贵经验。孙武著的《孙子兵法》、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德国克劳塞维茨撰写的《战争论》。 (4)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产生。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人类对领导活动的认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
5.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特点。★
领导科学的研究对象:现代领导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领导科学的基本要素:(1)领导者(2)被领导者(3)群体目标(4)客观环境
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矛盾,以及领导者的主观指导与客观环境的矛盾,自始至终是领导科学研究的基本矛盾。 领导科学的范围:领导本质、观念、职能、体制,领导者素质、领导方法、艺术、作风,领导绩效考评等。 领导科学的特点:①综合性。②应用性。③社会历史性。
6. 学习领导科学的目的(意义)。
(1)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