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就业政策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顺利与否,并且其就业情况可以直接反映出我国的经济状况。每年高校毕业生急剧增长的数据强烈地考验着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我国现行具体的大学生就业政策
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一直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发展。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具体类型不断发展。
(一)就业市场法规政策。
毕业生就业市场是在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指导下,运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途径,优化毕业生人才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而建立的。就业市场法律法规政策①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根据法律制定的一些规定,如《劳动法》、《合同法》等;二是国务院各部门在遵守法律的情况下制定的部门规章、重要通知等,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
通知》等;三是各地区或者各学校出台的地方性政策规定,如《北京市劳动合同规定》、《北京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等。 (二)就业准入政策。
就业准入政策是指大学生就业获准进入某些地区、专业、职业等的相关政策。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方针原则中规定毕业生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育第一线的方针。就业准入政策可以具体分为:(1)地区准入政策。每个地方都会有进入本地方的用人指标,相应地会出台一些具体的进入政策,限制一些人的涌入;(2)职业方面的就业准入。职业方面的就业准入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 (三)招考录用政策。
招考录用政策主要指在选拔毕业生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关于招考的规定,是国家在大学毕业生人数上所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性原则和措施。在招考国家公务员层面主要是公务员招考的相关制度,在企事业单位录用大学生方面主要表现为政府和企业制定的在招考程序上的一系列规范。关于国家公务员招考录用的一系列政策就是典型调查的招考录用政策。 (四)权利维护政策。
权利维护政策是指在就业过程中对就业者本人和就业单位权利维护的一系列原则、规范。对于就业者本人主要是维护其平等的就业权,对于用人单位主要是保护用人单位的一系列利益。权利维护政策有利于就业的规范化和秩序化。毕业生作为就业的重要主体,在就业过程中享有多方面的权益,根据目前就业规范的有关规定,毕业生主要有获取信息权、接受就业指导权、被推荐权、选择单位权、公平待遇权、违约及求偿权等。 (五)宏观调控政策。
它是指政府为了促进我国人才结构平衡发展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到基层、中小城市企业、农村、西部等地区就业的鼓励性措施。比如城乡基层岗位开发、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计划”工作,经过两三年锻炼,根据工作需要从中选拔优秀人员到县、乡(镇)机关和学校或企业、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工作,或充实到基层金融、工商、税务、审计、公安、司法、质检等部门。 (六)创业扶持政策。
创业扶持政策是积极劳动政策体系中最直接、最积极的政策,也是现阶段效果比较显著、作用比较持久的措施。我国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崛起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人事部规定,为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各级人事部门鼓励毕业生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就业,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近几年来,国内对大学生创业的态度非常积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