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化学习题及答案酶

1.答:(1)酶能被酸、碱及蛋白酶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证明酶是由氨

基酸组成的。

(2)酶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颜色反应,如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米伦反应、乙醛酸反应。

(3)一切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热、酸碱、紫外线等,同样可以使酶变性失活。 (4)酶同样具有蛋白质所具有的大分子性质,如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电泳等。 (5)酶同其他蛋白质一样是两性电解质,并有一定的等电点。

总之,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与其他已知的蛋白质有着相同的理化性质,所以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2.答:(1)共性: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仅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度,不改变化学反应

的平衡点,酶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也不改变;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2)个性: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点是催化效率更高,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容易失

活,活力受条件的调节控制,活力与辅助因子有关。

3.(1)1982年,美国的发现原生动物四膜虫的26S rRNA前体能够在完全没有蛋白质

的情况下,自我加工、拼接,得到成熟的rRNA。

(2)1983年,和Pace实验室研究RNase P时发现,将RNase P的蛋白质与RNA分

离,分别测定,发现蛋白质部分没有催化活性,而RNA部分具有与全酶相同的催化活性。

(3)1986年,发现在一定条件下,L19 RNA可以催化Poly C的切割与连接。 4.答:(1)绝对专一性;(2)相对专一性(族专一性);(3)相对专一性(键专一

性);

(4)立体专一性(旋光异构专一性);(5)立体专一性(顺反异构专一性);(6)立体专一性(识别从化学角度看完全对称的两个基团)。 5.答:(1)蛋白浓度=×2mL=mL;

(2)比活力=(1500/60×1ml/)÷mL=400U/mg; (3)总蛋白=mL×1000mL=625mg; (4)总活力=625mg×400U/mg=×105U。

6.答:(1)V~[S]图是双曲线的一支,可以通过其渐近线求Vmax,V=1/2Vmax时对应

的[S]为Km;优点是比较直观,缺点是实际上测定时不容易达到Vmax,所以测不准。

(2)1/V~1/[S]图是一条直线,它与纵轴的截距为1/Vmax,与横轴的截距为-1/Km,优

点是使用方便,Vmax和Km都较容易求,缺点是实验得到的点一般集中在直线的左端,作图时直线斜率稍有偏差,Km就求不准。

(3)V~V/[S]图也是一条直线,它与纵轴的截距为Vmax,与横轴的截距为Vmax/Km,

斜率即为-Km,优点是求Km比较方便,缺点是作图前计算较繁。

(4)[S]/V~[S]图也是一条直线,它与纵轴的截距为Km/Vmax,与横轴的截距为-Km,

优缺点与V~V/[S]图相似。

(5)直接线性作图法是一组交于一点的直线,交点的横坐标为Km,纵坐标为Vmax,

是求Vmax和Km的最好的一种方法,不需计算,作图方便,结果准确。

7.答:(1)一些肠道寄生虫如蛔虫等可以产生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抑制剂,使它在

动物体内不致被消化。

(2)蚕豆等某些植物种子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剂,煮熟后胰蛋白酶抑制剂被破坏,否

则食用后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影响消化,引起不适。 8.答:作1/V~1/[S]图,可知是竞争性可逆抑制剂。 9.答:(1)酶量(mmol)=×5/150 000=×10-5mmol;

(2)碘乙酰胺量(mmol)=×10-2/185=×10-4mmol,所以酶的催化亚基数为4。 10.答:据V~[S]的米氏曲线,当底物浓度大大低于Km值时,酶不能被底物饱和,从

酶的利用角度而言,很不经济;当底物浓度大大高于Km值时,酶趋于被饱和,随底物浓度改变,反应速度变化不大,不利于反应速度的调节;当底物浓度在Km值附近时,反应速度对底物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有利于反应速度的调节。 11.答:底物与别构酶的结合,可以促进随后的底物分子与酶的结合,同样竞争性抑制

剂与酶的底物结合位点结合,也可以促进底物分子与酶的其它亚基的进一步结合,因此低浓度的抑制剂可以激活某些别构酶。

12.答:(1)当[S]=Km时,V=1/2Vmax,则Vmax=2×35=70μmol/min; (2)因为V=Vmax/(1+Km/[s]),所以Km=(Vmax/V-1)[s]=×10 -5mol/L; (3)因为[S]>>Km,[I],所以V=Vmax=70μmol/min; (4)V=Vmax/(1+[I]/Ki)=40μmol/min。

13.答:酶蛋白分子中组氨酸的侧链咪唑基pK值为~,在生理条件下,一半解离,一半

不解离,因此既可以作为质子供体(不解离部分),又可以作为质子受体(解离部

分),既是酸,又是碱,可以作为广义酸碱共同催化反应,因此常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

14.答:(A)―(3)―(Ⅴ);

(B)―(4)―(Ⅲ),(Ⅳ); (C)―(7)―(Ⅷ); (D)―(1)―(Ⅸ); (E)―(2)―(Ⅰ),(Ⅱ);(F)―(5)―(Ⅵ),(Ⅶ);(G)―(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