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某县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规划教材(DOC73页)

第一章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条件

第一节 现实基础 一、自然概况

沾益县地处云南省东部、曲靖市中部,位于东经103°29′—104°14′,北纬25°31′一26°06′之间。中国第三大河——珠江,发源于沾益马雄山麓,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有“一水滴三江,一脉隔两盘”之说。珠江源头第一县——沾益县,北临宣威市,西接会泽、寻甸两县,南连马龙县和麒麟区,东与富源县接壤。全县有19 个少数民族,辖西平、盘江、白水3镇和大坡、菱角、炎方、播乐、德泽5乡,共 122 个村(居)委会,907 个村(居)民小组,1208 个自然村。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40.09万人,共109088户。其中,农业人口35.2万人,非农业人口4.89万人。全县国土总面积 2801.27 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介于1637~2528米之间,境内丘陵、坝子、槽子、河谷相间分布,高原地貌类型齐全,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

二、比较优势

1、区位优势

沾益县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贵昆铁路和红果支线贯穿全境,国道320线、326线在县境内交汇,曲胜高速公路、宣天一级公路、珠江源大道建成通车,县乡公路实现油路化,是滇东北地区和云贵川桂毗邻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有“入滇锁钥”之称。县城距昆明市区143公里,距曲靖市区13公里,是珠江源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2、资源优势

沾益境内气候、土地、水能、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容量大,生态环境好,人口承载力高,开发密度低,发展潜力大。

①气候资源

沾益地貌以滇东高原丘陵为主,属北亚热带至中亚热带半湿润山区季风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14.5℃,极端最高气温33.1℃,极端最低气温-9.2℃,全年无霜期256天,年平均降水量l008.9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79小时。气候的总体特点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

②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2801.27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355.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55万亩,林地面积254.10万亩,森林覆盖率47.08%,有草山草坡面积19.76万亩,可耕地和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

全县水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河流有珠江流域的南盘江、北盘江和长江流域的牛栏江,水资源总量10.02亿立方米,地表水4.7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2524.7立方米,亩均2661.4立方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10.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5.79亿立方米,各类中小型水库470座。全县水能资源总量13.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7.9万千瓦,已开发利用0.49万千瓦,占可开发利用的6.2%,开发潜力巨大。

④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主要有磷、石灰岩、煤、白云岩、耐火粘土和建材粘土等10余种。其中:磷矿储量达5.7亿吨,石灰岩储量逾万亿吨,煤炭地质储量达1.6亿吨,白云岩、粘土储量均逾千万立方,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以粉煤灰为主的再生矿资源相对丰富。

- 2 -

⑤旅游资源

境内有珠江源(37749公顷)和大坡海峰湿地(26610公顷)两大自然保护区,有珠江源头、花山湖、七彩谷、海峰湿地、彩云洞、天生洞、九龙山、玉林山八大景点,开发潜力巨大。

3、产业优势

沾益县产业优势明显,已形成了煤化工、电力能源、冶金、建材、机械、生物资源开发加工等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初步培育了烤烟、万寿菊、蚕桑、中药材、蔬菜、啤酒大麦、泡核桃、薯类、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物流仓储、旅游文化、房地产、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三、发展基础

沾益县自1997年恢复县置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城镇化率提高较快,对城乡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沾益县整体经济发展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增长时期,基本具备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

1、提前两年实现总体小康目标

极大地增加全社会财富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2007年,沾益县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0.47亿元增加到53.5亿元,连续跨上30亿元、40亿元、50亿元三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连续突破8000元、10000元、12000元。按照我国上世纪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构想,以1980年为基数,第二步到2000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即进入小康社会作为标准来判断,沾益县2005年人均GDP达8841元,提前两年实现了总体小康目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发展效益也随之提高,全县财政总收入由2002年的2.9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7.4亿元,连续跨上5亿元、6亿元、7亿元新台阶,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3.6亿元。

- 3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