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调研报告

关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调研报告

根据上级要求,我局组织专门人员,对当前XX市开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近年来,我们在推广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建设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实施跨区作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近年来全市农机化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贡献突出 (一)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我市引进并积极推行了玉米机收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该项技术一次性完成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和小麦免耕播种作业,减少了农业生产环节,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缩短了三秋作业期,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据统计,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平均每亩节省机械作业成本42元,节约化肥15%左右,节省水电费20多元。平均亩增小麦3

5.96公斤、玉米3

4.03公斤。为加快该项技术在我市推广实施,各级农机部门不断加大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去年8月,市政府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保护性耕作的通知》,有力地促进了该项工作的开展。围绕这一工作的开展,我们把开好三秋农机新机具作业演示现场会作为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建成保护性耕作示范点79个,召开数十次保护性耕作现场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使农民更加真切的看到玉米机械化收获的

第 1 页 共 11 页

优势和机具实际作业效果,从而推动了玉米机械化收获保护性耕作“一条龙”作业模式的大推广。目前,全市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635台,保有量达到1711台。玉米联合收获面积达到160.7万亩,机收率增加15个百分点。小麦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375台,保护性耕作面积1

8.3万亩。

(二)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快

随着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作物机械化的需求已成为我市农机工作的重点。针对我市蔬菜、花生、大姜、大蒜在出口创汇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的实际,各级农机部门普遍把经济作物机械化和设施农业机械化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全市各种形式的电动卷帘机达

3.5万多台,园田管理机6733台,节水滴灌设备

1.2万多套,二氧化碳发生器5000多套,小型电动喷粉器和新型烟雾机5000 多台,臭氧消毒杀菌机2万多台,补光灯10万多只。大姜、大蒜、花生、山药机械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XX市实施了设施农业机械化创新示范项目,新建了占地500余亩、总投资500万元、共有126个标准温室大棚的设施农业机械化示范园。示范园内全部配套了遥控电动卷帘机;选择了5个温室大棚,配套试验臭氧消毒杀菌机、植物声频发生器、生物补光灯、滴灌等设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农机新型服务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具体要求,结合农机工作实际,

第 2 页 共 11 页

加强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突出抓了农机合作组织的健全完善,在改组、改造、创办股份合作制农机服务组织的基础上,突出解决好产权、投入、分配、管理等问题,确保了各类组织的健康发展。二是积极扶持发展农机大户,把培育“90强产业型龙头农机大户”作为加快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的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型龙头农机大户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尽快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科技水平。重点抓了农田作业型、专业服务型、工程开发型、综合经营型农机大户的培育发展,把一大批从农业劳动者队伍中派生出来而尚未脱离农民范畴的农机大户组织起来、组建农机作业公司、农机服务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积极参与到蕴藏巨大商机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发家致富。据统计,全市已发展农机合作服务组织151个,县乡村三级农机协会组织118个,分别比上年增加11%和5%。现有农机总值10万以上农机大户5096个,农机资产过30万元的农机大户达1350个,过100万元的150个。

(四)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立足“创新农民生活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增效、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个目标,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上下大功夫。充分发挥政策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农机作业市场,为机手提供技术咨询、跨区作业信息,跨区作业队伍不断壮大,农民增收成效显著。在跨区作业组织管理工作上采取加强与外地市农机局多方联系搞好信息服务,联合搞好跨区作业市场调查,开展“结对子”活动,密切协作,利用小麦、玉米收获的时间差开展跨区作业,努力延长本地机械作业时间,使农民享受到跨区服务作业的实惠,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X年三夏农机跨区作业,全市上阵各类农机1

第 3 页 共 11 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