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构造第六版 底盘部分学生复习思考题(2016版)

3) 等速万向节:球叉式万向节(圆弧槽型球叉式万向节、直槽型球叉式万向节),球笼式万向节

(固定型球笼式万向节、伸缩型球笼式万向节),三枢轴-球面滚轮式等速万向节 4) 万向节的传力点始终在两轴交角的平分面上,可使两万向节叉保持等角速的关系。

35. 结合下图分析,在前桥为独立悬挂的转向驱动桥中,靠主减速器不布置 VL 节,而只

在靠近转向轮处布置 RF 节,可否?另外,将 RF 节与 VL 节的布置位置对换,可否?为什么?

1) VL节不可以去掉。其作用是传递转矩过程中省去必须的滑动花键,使结构简单,滑动阻力小。

VL节与RF节不可以对调,由于其轴能否伸缩而确定其位置。节采用的伸缩型球笼式万向节(VL)在转向驱动桥中均布置在靠传动器一侧,而轴向不能伸缩的固定型球笼式万向节(RF)则布置在转向节处。

36. 传动轴上为什么需要花键和中间支撑?了解下图所示中间支撑的各个部件。

1) 汽车行驶过程中,变速器与驱动桥的相对位置经常变化,为避免运动干涉,传动轴用滑动花键

连接,以适应传动轴长度的变化。

2) 需要中间支撑对传动轴起支撑作用,并补偿传动轴轴向和角度方向的安装误差,以及汽车行驶

过程中由于发动机窜动或车架变形等引起的位移。

第 18 章 驱动桥

37. 驱动桥的组成和功用?认识下图中的各个部件。

1) 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元件组成。 2) 基本功用: i. 将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通过主减速器、差速器、驱动车轮的传动装置等部件传递给

驱动车轮,实现减速增矩。 ii. 通过主减速器圆锥齿轮副或双曲面齿轮副来改变发动机转矩的传递方向。 iii. 通过差速器实现两侧车轮差速作用,保证内、外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向。 iv. 通过桥壳和车轮实现承载及传力作用。

38. 主减速器传动时,采用螺旋锥齿轮和双曲面齿轮传动各有何特点?

1) 螺旋锥齿轮传动中,主、从动齿轮的轴线相互垂直且相交于一点。由于轮齿端面重叠的缘故,

至少有两对以上的轮齿同时啮合,因此可以承受较大的负载,而且其轮齿不是在齿的全长上同时啮合,而是逐渐由齿的一端连续而平稳地转向另一端,所以工作平稳,噪声和振动较小,但对啮合精度较为敏感,易导致磨损和噪声的增加。

2) 双曲面齿轮传动的特点是主、从动齿轮的轴线相互垂直但不相交,且主动锥齿轮轴线相对于从

动锥齿轮轴线有向上或向下偏移一端距离。工作时,齿面间有较大的相对滑动,且齿面间压力很大,齿面油膜易被破坏。

39. 双速主减速器的结构特点。认识下图中的各个部件。

1) 具有两挡传动比,无换挡同步装置,在停车时进行切换主减速比。

40. 轮边减速器的功用、优缺点?熟悉下图中轮边减速器示意图的工作原理及其传动比计算。

1) 提供较大的主传动比和较大的离地间隙。

2) 优点:可使驱动桥中主减速器尺寸减小,保证足够的离地间隙,并可得到比较大的主传动比;

由于半轴在轮边减速器之前,所承受的转矩大为减小,因而半轴和差速器等零件尺寸可以减小。 3) 缺点:需要两套轮边减速器,结构较复杂,制造成本也较高。

41. 差速器的原理?认识图中的各个部件。

1) 两半轴齿轮直径相等的对称式圆锥齿轮差速器的运动特性方程式表明左右两侧半轴齿轮的转

速之和等于差速器壳转速的两倍,而与行星齿轮转速无关。因此在汽车转弯行驶或其他行驶情况下,都可以借行星齿轮以相应转速自转,使两侧驱动车轮以不同转速在地面上滚动而无滑动。

42. 差速锁和限滑差速器的作用?

1) 差速锁:使差速器差速作用暂时失效。

2) 限滑差速器:根据路面情况自动改变或控制驱动轮间转矩分配。

43. 半轴的结构型式有哪些?两者在受力上各有何特点?认识下图中的各个部件。

1) 半浮式半轴,全浮式半轴。 i. 半浮式半轴:除传递转矩外,还要承受车轮传来的垂向力、纵向力及侧向力所引起的弯矩。 ii. 全浮式半轴:只承受传动系统的转矩而不承受弯矩。

驱动桥壳

44. 驱动桥壳有哪几种结构型式?各有何结构特点?

1) 整体式桥壳和分段式桥壳。 i. 整体式桥壳:中部是一个环形空心梁,两端压入钢制的半轴套管,并用止动螺钉限位。具

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便于主减速器的装配,调整和维修。 ii. 分段式桥壳:一般分为两段,由螺栓将两段连成一体。由主减速器壳、盖和两个半轴套管

及凸缘盘等组成。

第 20 章 车架和承载式车身

45. 车架有几种常见的结构型式?各有何特点?副车架有哪些作用?

1) 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和综合式车架。 i. 边梁式车架:便于安装驾驶室、车厢及一些特种装备和布置其他总成,有利于改装变型车

和发展多品种汽车。 ii. 中梁式车架:有较大的扭转刚度。使车轮有较大的运动空间。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