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实用文案

《金融理论与实务》串讲讲义

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商企业管理、会计等专业本科阶段必考的一门专业课。尽管它是本科阶段的一门课程,从它的内容设置、考试难度情况看,它仍是一门基础性质的课程。从内容设置来看,无论是原来的教材,还是2010年新改版的教材,其介绍的都是金融学的各种基本原理、基础性知识点及其应用;从考试难度看,历年考试中出现的考题都不难,跨章节的考题也很少,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章的框架和主要知识点。

二、教材的选用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所选用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该书由贾玉革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1版)。这本教材是2010年第一次改版、2011年考试第一次使用。、

从此次改版的变化来看,无论是章节体系,还是各章具体内容,变化都是非常巨大的。由于教材变化非常大,与2010年的考试相比,2011年甚至可以说是一次全新的考试。此次改版的主要变化如下:

? 从章节体系看,新增六章:“汇率与汇率制度”(4)、“金融市场概述”(5)、“货币市场”

(6)、“资本市场”(7)、“金融衍生工具市场”(8)、“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11)

? 删除六章:“信托与租赁”(6)、“保险”(7)、“金融市场运行”(8)、“证券市场投融资业

务与风险管理”(9)、“对外金融关系”(10)、“通货膨胀”(12)

? 明确调整2章:原来的第11章“货币供求与均衡”扩充为两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12)、

“货币的均衡与失衡”(13),原来的第2章“信用和融资方式”调整为“信用”(2),内容有所删减。

? 从内容来看,尽管有新增的章节,也有删除的章节,但这些增减章节中的内容有重新组合的

部分(如原来教材中“保险”中的一部分原理介绍挪到了新教材的“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一章中),还有很多新增的部分,相比之下,与原教材重合的内容不少,但是,每一章中新增的内容更多,需要引起考生注意。

? 需要说明的是,在那些章节名称没有发生变化的章节中,其内容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比如第

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对原教材内容进行了简化和调整,删去了“国际货币”等内容,将原教材“货币的币值”的内容调整到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演变”一节,并增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等内容。第三章“利息与利率”,增加了“利率的作用”一节,其他“节”也有很多增加的内容。

可以看出,此次的教材修订变化非常大,与原教材内容框架相比,理论体系更加鲜明,内容也更加丰富。对于所有考生来说,2011年的金融考试都将是一个新的开始。

三、章节体系

本课程可分为四大部分: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金融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包括前4章内容(1-4):货币、信用、利息和利率、汇率与汇率制度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金融市场的基本知识,包括4章(5-8):金融市场概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衍生工具市场。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金融机构体系相关知识,包括3章(9-11):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

第四部分主介绍宏观货币政策,包括3章(12-14):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货币的均衡与失衡、货币政策。

考情分析

一、历年真题的分布情况

由于2010年《金融理论与实务》教材的章节框架发生了巨大变化,各章的内容重新进行可整合,因此,按照各章统计历年考题、分值的做法并无太大意义。但是,从近几年来的《金融理论与实务》真题看,仍可以找到一条重要的规律:在历年真题中,各章的分值分布较为平均,偶有特殊年份某一章分值稍低,在第二年的考试中,也会稍微提高该章的分值。总体来看,各章的分值物明显差别和变化。

这种分值分布与《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性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门课程主要考察考生对于金融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而无论是新编教材还是老教材,其框架和内容都侧重于基本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因此很难在各章中明确分辨出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因此形成了各章分值较为平均的状况。这就提示考生,在学习中,要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全面复习。

二、题型分析

从历年考题看,《金融理论与实务》的考试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20题,20分)、多项选择题(10题,20分)、计算题(2题,10分)、简答题(6题,36分)和论述题(1题,14分)。(没有名词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名词解释在历年试卷中没有出现过,但今年的新大纲中的考试题型部分还包括名词解释题,在新大纲的参考样卷中,名词解释题也占15分(每题3分,共5题)。而且名词解释这种考试方法也比较适合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因此,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1.单项选择题:在整个试卷中是难度较小的一种题型,分值低、题量大,考生要拼成功率,将该得的分拿到手。

2.多项选择题是客观题中拿分最难的部分,考生需要准确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框架,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单选、多选都属于客观题,回答客观题时考生应注意:

(1)计划答题时间。针对客观题,重要的是合理分布做题的时间。 (2)按题目要求答题。一定要审清题,将不全面、不完整的备选项放弃。 (3)运用排除法。

标准文档

实用文案

(4)运用猜测法。

3.计算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分值也较低,考生应注意答题格式的规范性,注意计算结束后“有问有答”,考生在这一题型上不应丢分。

4.名词解释题如果出现的话,应该是对基本知识的考察,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把握答题要点。准确领会概念的含义。

5.简答题的特点是:难度并不大,也较少偏题怪题,但量大(一般为6道)。考生需要准确把握得分点。

6.论述题,一道题,但分值较高,需要考生根据教材给定的知识点做一定的发挥。 名词解释、简答、论述的答题方法:紧扣教材、把握要点、适度发挥。

紧扣教材:自考金融注重基础知识和概念的理解,主观题“判分”应以教材知识点为依据,因此答题必须以教材给定的知识点和理论框架为最终和最高依据,对于名词、简答、论述中设计的知识点,教材中一般都有论述,答题时先把教材中的论述回答上,这是根本。

把握要点:要点即得分点,主观题的答题需要紧紧把握题目要求解答的几个主要方面(概念、框架等),并以鲜明的层次(如1、2、3、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在试卷上

适度发挥:这是主观题答题全面的要求。论述题需要发挥,名词、简答也需要适度发挥。适度发挥仍要以教材为依据、全面把握得分点。在答完“框架”后,需要对框架要点进行一定的“解释”,论述题“解释”要充分,简答、名词要适度。解释可以采用教材上的原话(如果有的话),也可以自己发挥(比如举例、反面论述等)。

三、本课程的复习方法

在最后的临考复习阶段,学员应着重注意以下问题:

1.依据《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的要求,在前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知识点要仔细阅读,注意理论框架的把握,联系跨章节的知识点运用,对明显重要的考点要重点理解和记忆。

2.系统训练。解决应试教育的方法离不开习题的训练。到目前这个阶段,学员应多做综合性的模拟题,考查自己对整体教材内容融会贯通的掌握程度。回顾并复习以往的错题,弥补不足和弱点。

标准文档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