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呢?不同的食物该怎样合理食用呢?就让我们今天一起来探讨探讨吧!

二、探究过程

1、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

(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2)揭示题目。

(3)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4)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2、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

(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A. 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 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 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2)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3)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3、观察比较生、熟鸡(猪)肉 (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A.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将石棉1网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入3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

B.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C.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4)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5)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三、小结:

51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单元)的第4课。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本课在教材中起主导地位,通过研究“吃”的问题,引领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从每天经历的活动出发,展开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关注身边的科学,不断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经历科学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在处理本课的教材时,我设计了两个环节: 一、观察土豆,这个环节我的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已有的辨别方式之上掌握新的辨别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2.通过交流汇报,使学生总结出生熟马铃薯在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不同点,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

二、在煮鸡肉实验这个环节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举例说说将鸡肉粒变熟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并为其的实验做好铺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鸡肉变化过程中的状态,能对鸡肉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进行描述。使学生认识到鸡肉由生变熟过程中存在渐变的过程。

本课总结部分我是借此回顾之前总结的食物在由生变熟过程中颜色,气味,味道等会发生变化。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新的变化方面——形态或样子。提升学生对食物由生变熟过程中几个变化方面的认识。

5、面包发霉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

52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点】

观察发霉的面包,了解霉菌;探究面包发霉的条件。 【教学难点】

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

放大镜,载玻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显微镜;

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我们可能注意到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与哪些条件有关呢?

二、探究过程 1、观察发霉的面包

(1)分组观察老师提供的面包,说说你的发现? 面包发霉了!(揭示课题)

(2)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霉菌的样子?用放大镜把面包发生的变化记录下来。

学生讨论,小组尝试。师引导学生用牙签取一些面包上的霉菌放在载玻片,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有条件的话引导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指导——一

53

提(提镜筒) 二转(转换器)三调光 四载(标本置载物台) 五降(降镜筒)六反向(升镜筒)

(3)汇报交流:投影仪展示各组记录单,学生代表用语言来描述你看到的霉菌的样子。

2、面包发霉的条件

(1)讨论:面包上怎么会长出霉菌?面包发霉与哪些因素有关?观察活动中得到的哪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分析?还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信息?

(2)小组探讨,作出推测

(3)全班交流:霉菌长在面包上,而离面包最近的塑料袋上并没有霉菌生长,这可能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面包提供养分;面包如果是放在了温暖的地方发的霉,这说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高低有关;发霉的面包还是软软的,有一些水分,这说明霉菌的生长需要水分……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过渡:刚才的讨论只是我们的一种猜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各组根据老师为你们提供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你能设计实验证明霉菌的生长与水的多少有关?霉菌的生长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你还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2)选择实验条件

拿出材料袋的四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霉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点儿霉菌,目的是为了创设在四块面包上都有霉菌这样一个相同的条件。)

第一组: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口后放在桌上。(探究霉菌的生长和水分多少的关系)

第二组:在第三块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第四块面包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创设不同的温度条件,以观察霉菌的生长速度。)

也可以自主选择,例如空气、光照……条件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3)分组准备对比实验

这组的两块面包中,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写下我们的推测:

54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检验我们的推测。 4、后续观察活动

根据你的实验方法,注意每天观察记录两块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认真填写“实验记录”表,下一次上课时带上你的观察研究成果。

【下一课时进行的时间可根据实验进展情况灵活安排】

第二课时

一、引入

本周我们进行了几天的实验观察,记录了不同条件下面包上的霉菌生长的情况。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下汇报交流。

二、交流活动 1、小组活动

整理记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 各组选定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2、展示交流

(1)投影仪展示小组记录表、总结,学生代表汇报 (2)相互补充,探讨交流。 师适时归纳板书。 3、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生物——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三、总结评价 1、小组自评

谈谈本次观察实验活动中的收获,自身表现,合作情况…… 评出优秀观察记录员。 2、班级总评

55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