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

A.改善水质 B.除去有害物质 C.改善水质混浊度 D.杀灭病原菌 E. 调节水的PH值

12.含氯化合的物有效氯是指吕德华和家数(A )

A.﹥-1者 B.﹥0者 C.≥-1者 D.=-1者 E.=0者 13.除那项外,均为碘缺乏病(C )

A.地甲病 B.克订病 C.痛痛病 D.亚克订病 E.新生儿先天甲低

14.地方性砷中毒主要表现是( A )

A.黑脚病 B.氟骨症 C.斑釉牙 D.甲状腺功能低下 E.甲状腺肿大

15.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是(E )

A.生活污染 B.工业污染 C.交通污染 D.农业污染 E.以上都是 16.地氟病的发病原因是( E )

A.氟缺发 B.碘缺乏 C锌缺乏 D.砷缺乏 E.氟摄入过高 17.室内最主要的致癌危害因子是( E )

A.镉 B.砷 C.颗粒物 D.挥发性亚硝酸胺 E.BaP 18.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处理步骤通常是( B )

A.消毒-沉淀-过滤 B. 沉淀-消毒-过滤 C. 过滤-沉淀-消毒 D. 沉淀-消毒-过滤 E. 过滤-消毒-沉淀 19.酸雨的主要形成物是(B )

A.CO2 B.SO2 C.CO D.PAH E.光化学烟雾 20.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是(E )

A.治理工业三废 B.预防农药污染 C.预防生活污染 D.制定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 E.以上都是 21.酸雨是指PH值小于( B )

A.5.00 B.5.60 C.6.00 D.6.56 E.7.00 22.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 A )

A.工业企业 B.生活炉灶 C.交通运输 D.地面尘土飞扬 E.意外事故排除

四、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

.急性作用: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可引起急性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慢性作用:由于污染物多为低剂量、长时期的排入环境中,因而对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慢性作用。当人体吸收环境污染物的量逐渐累积到足以造成机体操作的剂量,或有害污染物对机体的微小损害积累(机能蓄积)至一定程度时,即可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远期危害:(1)致癌作用。环境的致癌因素可分为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2)致突变作用。突变主要表现在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两方面。(3)致畸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致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 2.简述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及污染物。

生活炉灶;人体排放;建筑材料及家具;烟草烟雾;其他,如家用电器和家庭化学物的使用。

3.简述氯化消毒的原理及常用的消毒物。 氯化消毒的原理:

氯气或其他氯化消毒剂溶于水后,在常温下即很快水解成次氯酸(HOCl):

Cl2+H2O→HOCl+H++Cl-

2Ca(OCl)+2H2O→2HOCl+Ca(OH)2+CaCl2 Ca(OCl)2+2H2O→2HOCl+Ca(OH)2

次氯酸分子小,不荷电,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影响细菌的多种酶系统,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并损伤细胞膜,使蛋白质、RNA和DNA等物质释出而导致细菌死亡。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破坏。

常用消毒物法:(1)常量氯化消毒法 即按常规加氯量(一般为1—3mg/L)进行饮水消毒的方法。(2)持续氯消毒法 指用放有漂白粉或漂精片(一次消毒用量的20—30倍)容器,上面打孔,悬浮于水中,借水的振荡,容器内的消毒剂由小孔中漏出。(3)过量氯消毒法:加入10倍于常量氯化消毒时所用的加氯量,即10—20mg/L。

4.简述碘缺乏病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病因: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一些因素:(1)高碘。(2)致甲状腺肿物质如木薯、杏仁、黄豆、核桃仁和豌豆等食物中含有CN-,进入体内可形成硫氰酸盐,可抑制甲状腺对碘的浓缩能力,还可从甲状腺中驱除碘,致甲状腺素合成障碍引起甲状腺肿大。(3)饮水因素。

主要临床表现:甲状腺肿(简称地甲病)、克汀病(简称地克病)。

防治措施:在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病区,补碘是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补碘的方法主要有碘盐;碘油。此外,患者也可口服碘化钾,但用药时间长,不易坚持。

第三部分 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与健康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1分)

1.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健康的损害主要包括-----职业病 工作有关疾病 工伤. 2.符合我国国情的八字综合防尘措施是--革 水 密 风 护 管 教 查。 3.高温作业类型有----干热环境 湿热环境 夏季露天作业----三种。 4.中暑分为------热射病 热痉挛 热衰竭---三型。

5.医院内感染有三个重要环节:----感染源 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6.局部振动病的典型表现是----------震动性白指-------。 二、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5分)

1.occupational hazard 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和劳动能力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2.生产性毒物 指在一定条件下,摄入较小剂量时可引起生物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的化学物。

3.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指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化学作用,使氧的运送和组织利用氧的功能发生障碍,造成全身组织缺氧的气体。

4.Silicosis 是由于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性二氧化硅较高的粉尘而引起得以肺纤维化为主的疾病。

5.PTS 噪生对内耳的损伤不断蓄积,产生机械性损伤和代谢性损伤,而造成不可逆的听力损失称永久性的听阈位移。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7分)

1.慢性纤维化肺病多见于长期接触--而致( A )

A.二氧化硅 B.锰烟 C.木尘 D.二氧化硫 E.锌烟

2.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铬化合物是(C )

A.元素铬 B.三价铬 C.六价铬 D.七价铬 E.五价铬 3.SO2所引起的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是指(D )

A.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咽喉炎的总称 B.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的总称 C.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咽喉炎的总称 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的总称 E.慢性呼吸道疾病

4.我国目前法定的职业病有( D )种。

A.100 B.105 C.110 D.115 E.120

5.职业病诊断应由(B )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职业医师集体诊断。

A.2 B.3 C.5 D.7 E.9 6.-----是诊断职业病的先决条件( C )

A.病史 B.体格检查结果 C.职业史 D.生产环境监测结果 E.实验室检查结果 7.职业病诊断机构应是(E )

A.医疗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卫生监督所 D.卫生行政部门 E.具有职业病诊断权的医疗机构 8.对脂溶性毒物接触者,主要应适当控制膳食中的( A )数量。 A.脂肪 B.总热能 C.蛋白质

D.脂肪与总热能 E.脂肪与蛋白质

9.在给高温作业者以优质蛋白质膳食时,应使其占总蛋白质的(C )%左右。 A.30 B.40 C.50 D.60 E.70 10.环境有害物质进入人体的途径称为( A ) A.接触机会 B.接触方式 C.接触程度

D.接触的水平 E.接触的吸收

11.下列化学物中能直接与血红蛋白发生反应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的是(A ) A.亚硝酸钠 B.苯胺 C.一氧化碳 D.笨肼 E.丙烯醛

12.刺激性气体中毒时可出现的“假愈期”,通常发生在( D )后。 A.刺激前期 B.刺激期 C.潜伏期

D.恢复前期 E.恢复期

13.个体监测时,可给工人佩带个体采样器,连续采集毒物浓度,以了解( B )的接

触量。

A.个人的 B.个人整个工作时间内 C.车间中所有工人 D.车间中所有工人整个工作时间内 E.以上都不对 14.铅中毒是最多见的铅中毒( A )

A.职业性 B.污染性 C.生活性 D.药源性 E.母源性 15.铅对血液系统的主要损害是( D )

A.点彩红细胞增多 B.网织红细胞增多

C.多嗜性红细胞增多 D.干扰卟啉代谢 E.红细胞脆性增加 16.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医学监护包括( AE )

A.就业前健康检查 B.健康检查档案

C.工伤发病率计算 D.平均工龄计算 E.定期健康检查 17.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用条件有(ABCDE )

A.接触机会 B.个体特征 C.接触方式 D.接触时间 E.接触强度 18.生物性有害因素的来源有( ABCDE )

A.自然疫源 B.生活性污染 C.生产性污染 D.医源性感染 E.外源性传播 19.下列属电离辐射的有(AE )

A.X射线 B.射频辐射 C.紫外线 D.红外线 E.宇宙线 问题(20-21)

20.环境有害物质所致过敏性肺炎常出现胸闷、气短以及限制性(A ) 21.职业性接触游离二氧化硅引起的呼吸道疾患最典型的表现是(D )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C.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低色素性贫血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