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第22页自主练习6、7题。 教学目标:
1.掌握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除法的性质 。 2.经历探索发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比较、猜想、验证、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乘除法的关系和除法的性质进行验算和简便计算。
4.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除法的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复习导入:同学们,上周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谁来说一说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加数 + 加数= 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同学们说的真好!其实啊,在我们这个数学大家庭里,不仅加减法各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那么,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板书课题: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照样子,填一填。
2、根据c÷b=a,写出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
3、你发现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乘法和除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
1、在填写表格时,想一想表格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2、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叫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4、根据c÷b=a,写出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算式。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展示学生探究成果,
2.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加深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5 × 7 =35 35 ÷ 7 =5、 因数×因数=积 被除数÷除数=商 35 ÷ 7 =5、 35 ÷5 =7、 被除数÷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商=除数 35÷5=7、 5 × 7 =35
商×除数=被除数
我们发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质疑:我们发现了这么多重要的规律,那它有什么用处呢? 学生尝试说一说:
(1)在乘法算式中当知道积和一个因数可求另一个因数。 (2)可以对除法算式进行验算。 4、随即练习,巩固应用 (1)计算并验算 132÷12=
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并讲一讲验算的依据。 (2)想一想:( )里应填几?
480÷( )=24 ( )÷14 = 15 ( )×18 = 162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填的?
(根据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运用乘除法的关系讨论:0为什么不能作为除数?
学生如想不通的话,师引导学生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 比如:5÷0=?(让学生说说他认为的答案是什么?)
最终得出:利用乘除法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没有一个数和0相乘能得到5,所以0做除数没有意义。
或者:0÷0=?
(同样利用乘除法间的关系(被除数=商×除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结果可以是任何数,所以0做除数没有意义。)
三、探索除法的性质
知道了乘除法之间存在着这么密切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再来研究除法的一个重要性质。
(一)、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出示课本22页第7题第(1)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