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六年级科学(上)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教材共有五个单元组成:《显微镜下的世界》、《我们的地球》、《物质在变化》、《探索宇宙》、《假设与实验》。从知识覆盖面上,覆盖了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物质世界三大领域。教材既注重渗透性培养,又注重显性化训练。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单元主要采用总——分——总的设计思路,在学生学习了常见的动物、植物、人体这些生命体的一些同共特征的基础上,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多样的生物之三:常见的其他生物来编写的。在这一单元里,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同时要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亲自动手做验证细菌存在的实验。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真菌特别是食用菌种类。初步了解病毒也是生物中的一类,知道生物体由细胞构成,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研究神秘微生物的同时,体验到研究微观世界的乐趣。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中的“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几百万年,自从人类文明的出现,人类对地球的探索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本单元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按照人类认识、探索地球的顺序,引领孩子们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依次研究地球的外部形状、表面地貌、内部结构,以及长期以来地表的变迁情况。了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火山喷发、地震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改变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地表改变的影响。

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本单元属于“物质世界”板块中“物质的变化”范畴。教材从生活现象入手,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变化入手,让学生了解这些变化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形态的变化和会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从而提升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经历部分或完整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关注周围常见物质的变化,进行初步的解释,提高科学探究的水平,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可以改善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关注与科学有关问题的积极性。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本单元是地球宇宙部分与生命世界部分相结合的单元综合性单元。探索宇宙的奥秘,开展空间实验,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是当今世

界科学研究的重大主题。本单元以人类“探索宇宙”活动为线索,围绕月球、太阳及太阳系、宇宙空间,展开一系列观察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历史,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知道一些重要的探索宇宙的工具。引领学生进入天文这座神圣的殿堂,打开宇宙这本书,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激发学生沿着前人的脚步继续探索的兴趣。

第五单元《假设与实验》,本单元首先是通过问题与探究方法的关联,引导出“提出假设”也是探究问题的一种常见的方式。知道假设是科学探究者根据已有的经验,对什么原因或条件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和变化的猜测。假设有待收集证据加以验证。其次通过对实验的定义介绍了实验的两种基本类型: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突出强调了由于实验是一种综合的探究技能,因而,我们对学生的教学要求,既包括体现实验自身特点的最基本的方面,即实验的类型、因果假设、实验中的条件与单变量控制,还包括学生能够按照实验的基本步骤从事实验活动。

二、教学建议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2、注重学科教学的探究性。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教学的主要特点。探究既是科学教学的目标,又是科学教学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注重学科教学的开放性。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经验、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4、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又密切联系的特点。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尤其重视解决那些与学生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从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科学的价值。要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根据学到的科学知识指导自己今后的生活。教学中要充分重视

和使用网络、多媒体及仪器的使用,让学生原本较陌生的、枯燥单调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有趣。 5、重视培养搜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随着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和教学的需要,让小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并把这些资料与科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6、因地制宜选取教学内容和开展教学活动。本套教材是面向全国编写的,但我国各地的教学资源和学校状况差异很大。为了使各个地区的科学课教学能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希望老师们充分利用当地教学资源实现教材编写的基本意图。在条件不能满足的学校,我们可以寻找替代品,把当地容易获得的相似物体作为观察对象,或者简化某些观察活动,积极开展适宜本地特点的科学学习活动。 三、教学进度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日 期 9.1-9.4 9.5-9.11 9.12-9.18 9.19-9.25 9.26-10.2 10.3-10.9 内 容 开学预备课 备注 9月1日上课 水滴里的生物(1课时) 做酸奶(1课时) 做酸奶(1课时) 中秋节放假 馒头发霉了(1课时) 馒头发霉了(1课时)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课时)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国庆节放假 期中考试 10.10-10.16 地球的形状(2课时) 地球的表面(1课时) 10.17-10.23 地球的内部(1课时) 10.24-10.30 10.31-11.6 11.7-11.13 11.14-11.20 11.21-11.27 火山和地震(2课时) 地表的变迁(2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蜡烛的变化(1课时) 铁钉生锈了(2课时)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11.28-12.4 12.5-12.11 12.12-12.18 12.19-12.25 12.26-1.1 1.2-1.8 1.9-1.15 1.16-1.22 变色花(1课时) 洗衣服的学问(1课时) 单元总结(1课时) 登月之旅(1课时) 太阳系大家族(1课时) 看星座(1课时) 探索宇宙(1课时)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1课时) 假设(2课时) 实验 (2课时) 期终复习期终考查 元旦放假 1月18日放寒假 2016-2017学年度小学《科学》六年级(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下册教材共由六个单元组成:《我长大了》、《遗传与变异》、《进化》、《共同的家园》、《神奇的能量》、《拓展与应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是根据《课程标准》中有关生长发育和良好生活习 惯等内容标准建构的。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植物的一生”、“养蚕”),知道人类是如何繁殖后代(“我是怎样出生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对人类自身——从出生到现在以至将来的生长变化,进行深入探究的一个单元。重在指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人体一生的变化,学习怎样正确对待自己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安全而又顺利地渡过青春发育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从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指导学生逐渐成为社会需要的健康人。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是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内容要求来建构的。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生物繁殖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重要单元,因此,让他们了解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和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遗传学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十分复杂,因此我们的教学不能讲得太深奥,千万不要把一些高深的名词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知所云。

第三单元《进化》,本单元主要是根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的“进化现象”编写的。本单元重点就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进化的理论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并对恐龙消失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交流、推理和解释。同时,在带领学生探索生命如何进化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形成自然选择这一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单元《共同的家园》依据《标准》中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部分内容来进行建构的。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由于本单元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学生可能不太容易理解,因此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阅读资料,同时本单元安排了数量、类型较多的调查和收集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是为了较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特别是两类探究活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