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污水管网可行性研究报告(联合工程顾问咨询)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致内荆河、洪湖水质恶化。

3.3.1内荆河污染现状

内荆河是贯穿城区的主要河流,以往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近年随着某市经济建设的增长,沿河两岸新建工厂和居民区的不断增多,废水排放量逐年剧增,但相应的排水设施,特别是配套管网的建设滞后,造成内荆河市区段成为纳污河,水体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以下为2003年、2005年内荆河地表水监测报告:

表3.1 内荆河2003年采样点水质数据表 mg/l

采样点 三桥 三桥 PH 7.6 7.4 悬浮物 35 42 DO 2.6 3.2 氨氮 3.83 8.39 总氮 7.86 7.09 总磷 0.186 0.344 表3.2 内荆河2005年采样点水质数据表 mg/l

采样时间 一月 三月 七月 PH 7.1 8.2 7.9 悬浮物 164 56 123 DO 7.2 5.1 - 氨氮 4.69 22.53 8.62 总氮 8.59 27.92 58.2 总磷 0.816 0.715 0.408 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Ⅲ类水质标准监测,其水质中的氨氮、总氮、总磷超标,目前内荆河市区段为劣Ⅴ类水体。 2005水质相对2003年水质无明显好转,甚至个别指标更加恶化。说明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后,大量污水仍排入内荆河,处理厂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

3.3.2洪湖水污染现状

省、地方政府确定洪湖水体的功能为珍贵鱼类保护区,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进行控制,以下为2005年洪湖湖区水质报告(洪湖水域共设湖心、柳口、排水闸、小港、新滩、瞿家湾六个监测点):

13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表3.3 洪湖湖区2003年各采样点水质数据表 mg/l

采样点 湖心 柳口 排放闸 小港 PH 7.2 7.3 7.4 7.6 悬浮物 21 24 27 35 DO 5.8 4.8 5.4 3.9 BOD5 5.32 4.71 4.45 3.82 氨氮 0.19 0.23 0.23 0.30 总氮 1.13 1.52 1.66 1.74 总磷 0.036 0.035 0.066 0.083 表3.4 洪湖湖区2005年各采样点水质数据表 mg/l

采样时间 一月 三月 七月 PH 7.3 7.5 7.7 悬浮物 109 55 79 DO 9.2 9.8 4.7 BOD5 4.02 3.98 1.68 氨氮 1.21 2.00 1.00 总氮 2.18 2.38 4.08 总磷 0.133 0.064 0.056 按照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Ⅱ类水质标准监测,其水质中的BOD5、氨氮、总氮超标,目前洪湖部分区段为劣Ⅳ类水体。2005水质相对2003年水质无明显好转,甚至个别指标更加恶化。

通过以上对污水处理厂现状运行状况、配套管网建设情况以及水体污染状况对比的调查和分析,可以明确:某市中心城区的生产、生活污水仍然是内荆河、洪湖的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3.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某市污水处理厂和截污主干管已建成投产,但由于配套管网未建设,大量污水仍然直接排入自然水体。而污水处理厂由于来水量不足,导致大量设备闲置,其效益又未能得到充分发挥。现状的内荆河不仅担负着某市城区防洪和排涝任务,还兼有城市污水收集功能,实际上已成为了城区内的一条纳污河。

随着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城市人口的增加,某市2005年污水排放量达到5.3万m3/d,而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量只有2.0万m3/d,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城市投资环境和居民正常生活、工作环境,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14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因此,为了保护洪湖的生态环境,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改善内荆河污染状况和城市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某市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加快排水管网的完善工作,提高污水收集率。

由此可见,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的兴建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

15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4.污水量预测

本次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工程内容是城区污水截污干管,收集和输送城市污水,为污水处理厂服务。

4.1 服务人口预测

根据统计资料,2005城区现状人口17.6万人,城市总体规划2020年某市城市总人口26万人,人口分布为:主城区21万人;金湾组团0.5万人;滨湖组团2.0万人;石码头组团2.5万人。2005年至2020年服务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6%。

某市主城区包括西区和东区,西区为老城区,东区为新城区。2020年规划西区人口13.4万人,东区人口7.6万人。2020年城区人口分布见下表:

表4.1 城区人口分布表

主城区人口(万人) 时期 西区 东区 2020年 13.4 7.6 金湾组团 (万人) 滨湖组团 (万人) 0.5 2.0 石码头组团(万人) 2.5 合计 (万人) 26 4.2 污水量预测

4.2.1城市用水量预测

本设计采用分项指标法进行用水量预测。 (1)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含公共建筑用水)

根据某市自来水公司提供的某市综合生活用水量资料,综合生活用水量见下表:

表4.2 综合生活用水量统计表

年份 年生活用水量 (万立方米/年) 增长率 2000 1535 2001 1454 -5.3% 2002 1249 14.1% 2003 1199 -4.0% 2004 1191 0 2005 1203 1% 16

某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从上表统计得出近5年综合生活用水量逐年减少,年平均增长率为-4.5%。上表的数据反映了生活用水量增长的两个不同阶段:2001-2003年,年综合生活用水总量递减,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持续下降,而2004-2005年,年综合生活用水总量持平、增长缓慢,其增长率接近人口增长率。可见随着我国水资源供给日益紧缺、水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城市节水措施的逐步加强和完善,包括提高水价进行市场调节,节水型用水器具的更新换代,自来水营业收费抄表到户等,都将促进人均生活用水指标的降低。而住宅房地产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将促进用水指标的增长。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某市属于一区中等城市,人均综合生活用水定额范围为170-280l/人d。2005年服务人口为17.6万人,计算得出2005年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为187?/cap·d。某市现状人均综合生活用水指标靠近规范值的下限。考虑以上因素,某市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参照2005年数据,不考虑用水指标的减少。近期、远期综合生活用水量的预测见下表:

表4.3 综合生活用水量预测表

时期 近期(2010) 远期(2020) 居住人口 (万人) 20 26 生活用水量指标 (升/人.日) 187 187 生活用水量预测 (万m3/d) 3.74 4.86 (2)工业用水量预测

根据统计资料,某市现状工业用水量见下表:

17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