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城市地理学课后题答案

【篇一:城市地理学试题与答案(ab)2008】

ss=txt>(2008年1月16日) 姓名 学号分数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考试作弊不授 予学士学位。”

一、名词解释(任选4个,每题5分,共20分) 1、新城市主义 2、城镇体系 3.、邻里 4.基本经济活动 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 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 三、论述题(50分,每题25分)

1、结合案例,说明分析cbd的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

2、论述西方国家内城衰退的原因与市区重建的措施,并说明中国城市是否会出现内城衰退并解释原因? 2005级《城市地理学》试题(a卷) (2008年1月16日) 答案

分,共20分) 1、新城市主义

针对北美传统的城市蔓延所出现的问题:低密度的居住郊区化、超宽的道路、建筑红线和大型的地块、依赖小汽车的交通、社会的单一、经济的隔离、非持续的环境等,新城市主义提出

在城市区域层面上应发展大运量的公共交通,通过交通节点来组织社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控制城市蔓延;在居住区层面上应以密度合理的邻里社区作为基本单元,在社区内部综合各种服务功能,构建适合步行的空间尺度,形成生活氛围浓厚的邻里关系;应该完善街道、公共空间和私人场所的设计,创造富于特色的城市景观效果。 2、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由一系列不同等级规模、不同职能分工、相互密切联系的城镇组成的有机整体。

3.、邻里

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相同社会特征的人群的汇集。个人交往的大部分内容在邻里内进行,这种交往只需要步行即可完成,比需

要交通工具才能完成的交往要频繁得多,其形式以面对面接触为主。 4.基本经济活动

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导致城市展的主要动力。

离心型的基本活动:城市生产的工业产品或城市发行的书刊报纸运到城市以外销售;

向心型的基本活动:例如,外地人到这个城市来旅游、购物、求学或接受医疗等。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 为非基本活动部分。 5.伯吉斯的同心环模式

二、简答题(任选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城市化地域空间过程的类型; ①正统的城市化类型,

– 既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又有

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它们之间协调发展。 ② 假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 只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中,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而没

有或很少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也就是说,可能在城市中居住着 大批没有城市化的人,这种情况被称之为假城市化(pseudo— urbanisation),如非洲一些国家。

– 另外有些发展中国家,如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地域集中和城

市型景观地域推进的速度很快,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却缺少城市文 化的地域扩散, 叫做过度城市化(hyper urbanization,或 over —urbanization)。 ③

只有城市文化的地域扩散,而没有或很少有人口和非农业活动的地域集

中。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郊区城市化(suburbanization)、逆城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 乡村城镇化(rural urbanization): 2、城市性质与城市职能的异同; 联系:

– ①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的政

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代表了城市的个性、特点和 发展方向。

– ②确定城市性质一定要进行城市职能分析。 区别:

– 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

– ①城市职能分析一般利用城市的现状资料,得到的是现状职能,城

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里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

– ②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职能强度和影响的范围各不相同,而城

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

– ③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可能合理,也可能不合理,而城市性质

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揉进了人的主观意念,可能正确,也可 能不正确。

3、美国郊区化的发生与发展的机制

郊区化的实质就是城市的“离心力”超过“向心力”,推动城市人口及职能由市区向郊区扩散转移的过程。

①政治因素:战后大量复员军人返乡导致的人口剧增是郊区化的客观前提。 ②土地因素:市中心区房租地价的迅速上涨是引起郊区化的直接原因之一。 ③社会因素:中产阶级的郊迁带动整个社会的郊区化发展。

④经济因素: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高速增长是郊区化发生的根本原因。 ⑤交通因素:交通工具的机动化为郊区化的兴起创造必要条件。 ⑥政策因素:政府对郊区建设的干预政策是郊区化的重要保证。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