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重点(自考纲要汇编)

政治学概论重点资料

第一章 1、(单选)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政治等把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的学者有:孔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康德、黑格尔。 2、(单选)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的学者有:凯尔逊。 3、(单选)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的学者:马基雅维里(他的著作《君主论》)、俾斯麦、拉斯韦尔、马克斯·韦伯。 4、(单选)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的学者有:孙中山、麦肯齐。 5、(单选)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的学者有:戴维·伊斯顿(他的《政治体系》提出了“权威性价值分配说“)。 6、(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 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有经济关系决定的。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综上所述,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7、(多选)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从狭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政治学要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从广义的角度,政治学要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 8、(多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政治学基础理论(包括政治思想史)、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公共政策、行政管理、国际政治。 9、(单选)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传统政治观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性是完善的或者是可以趋于完善的。而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逻辑基点认为人性将永远是不完善、有弱点的。 10、(多选)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的学者及其著作: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洛克《政府论》、卢梭《社会契约论》和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1、(多选)先秦时代对我国政治生活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政治思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政治思想,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政治思想。 12、(多选)儒家的主要思想:“为国以礼”和“为政以德”。 13、(多选)韩非著有《韩非子》。他把慎到的“势”、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融为一体,形成一套法家的治国理论。 14、(单选)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因此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15、(多选)中世界神学政治论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 16、(多选)15世纪至16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形成时期,代表人物: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布丹《共和六论》、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17、(多选)17世纪至18世纪,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繁荣阶段,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美国的杰弗逊、潘恩和汉密尔顿。 18、(多选)18世纪末至19世纪末是西方近代政治学的发展和变革阶段,代表人物:孔斯坦、边沁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家,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思想家,圣西

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19、(单选)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纪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0、(单选)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

①19世纪末开始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西方政治学主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宪法成为政治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罗斯福新政”是其典型代表。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今,西方政治学的研究方向,为政策的制定过程。 21、(简答)《共产党宣言》主要内容: 第一,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

第二,它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

第三,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核心和主要观点,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阶级性。

第四,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第五,它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22、(多选)政治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制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结构-功能研究法。

第二章 1、(名词解释)氏族,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2、(单选)19世纪中期,美国的人种学家和考古学家摩尔根经过对美国印第安人生活的研究,写成《古代社会》。 3、(简答)氏族制度的特点: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4、(单选和多选)三次社会大分工: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与农业的分工。其三个结果:提高了生产率、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私有制出现,父权制的出现。

第二次是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其三个结果:奴隶制的巩固和发展,耕地成为私有财产,部落联盟的出现。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直接交换的商品生产。其两个结果:金属货币的出现,氏族与部落的居民杂居起来(氏族制度被国家代替,是第三次大分工的显著特点)。 5、(多选)恩格斯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揭示了国家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的三种主要形式:

第一种形式是雅典国家的产生形式,它是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 第二种形式是罗马国家产生的形式。 第三种形式是德意志国家的产生形式。 6、(简答)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主要特征有两点: ①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②公共权力的设立。

7、(单选)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一个阶级的机器。 8、(多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神权论、契约论、暴力论。 9、(多选)神权论的代表人物:董仲舒、托马斯·阿奎那;契约论的代表人物:荷兰的格劳秀斯和斯宾诺莎、英国的霍布斯和洛克、法国的卢梭(《社会契约论》);暴力论的代表人物:杜林和巩普洛维赤(《国家概论》)。 10、(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①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 ②国家是阶级统治。 ③国家是机器。 11、(多选)国家权力的特性: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主权性。 12、(多选)国家的基本职能: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内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社会控制,以求得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外部职能的主要任务是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

第三章 1、(多选)亚里士多德把国家划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和民主国。 2、(多选)国家的历史类型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3、(单选)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 4、(多选)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政治革命(基本方式和途径)和政治改良。 5、(简答)革命与改良的三个方面的区别:

①革命表示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转移到另一个阶级手中,并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使社会得到根本的改造。 改良是在不改变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情况下,通过局部的、个别的某些现状的改善来缓和社会矛盾。

②革命的发生是历史必然现象,它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性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性质。

改良是在被统治阶级的压力下,迫使统治阶级实行某些让步的政策。 ③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必须用暴力手段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它是一种激烈的社会变动。

改良的渐进的,是一种和平的、局部的改造过程。 6、(单选)希腊的城邦国家——雅典,采用民主制;古罗马和斯巴达采用的是贵族制。 7、(多选)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四种: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和自耕农占有制。 8、(多选)在西方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期,领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而在中国,地主占有制是占支配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9、(重点简答)中国和西方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的三个方面: 第一,在国家结构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 第二,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

第三,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观念,西方则主要借助宗教信仰。

第四章 1、(简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

②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③资本主义生产一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本身成为商品,资本家依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④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2、(重点简答)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 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是资产阶级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利益、剥削与压迫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机器。

第一,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何剥削雇佣劳动关系,构成了资本主义国家

权力的力量基础。

第二,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何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生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运行规则。

第三,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私人所有何剥削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

的变化和发展。

综上所述,在资本主义社会,股价本质上是维护生产资料资本私人所有制和雇佣劳动个关系的政治工具。 3、(单选)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即自由资本主义国际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4、(单选)自由资本主义国家:

①基本经济特征: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实现方式。 ②政治特征:资产阶级以自由主义的政治方式来统治国家。 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①基本经济特征:垄断代替自由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实现的基本方式,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特性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②阶级特征(政治特征):垄断资产阶级取代自由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成为控制和支配社会的阶级,垄断资产阶级国家的内外部矛盾加深甚至激化。 6、(多选)法西斯国家和福利国家,构成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大基本形态。

第五章 1、(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论述:

第一,民主是指公民管理国家的权利,反映的是公民与政权的关系。

第二,民主是指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方法,也叫管理国家的方法,即国家的政治统治形式。 第四, 民主指国家活动的原则。 2、(重点简答)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基本特点: ①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②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

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们代表大会制度。 ④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3、(简答)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①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

②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为国家的阶级基础。 ③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④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⑤社会主义国家一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第六章 1、(简答)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①国体,指的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所表现的是国家的阶级性质。 ②整体,是政权构成的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③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国家的阶级本质从根本上决定着政体的选择和采用,现实政治中的政体都是依附于一定的国体,为一定的国体服务的。 2、(单选)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君主制:⑴专制君主制(古罗马)

⑵立宪君主制:①二元君主制(1814-1830的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

1871-1918的德意志帝国、

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日本)

②议会君主制(1832年后的英国、当代的日本) 二、共和制:⑴贵族共和制

⑵民主共和制:①议会共和制(法兰西第四共和国) ②总统共和制(美国)

③半总统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德国历史上的魏玛共和国)

④委员会制(瑞士联邦、1956年南美的乌拉圭)

3、(重点简答)巴黎公社政权形式的特点: 第一,废除常备军,用武装的人民取代它。

第二,公社有普选的代表组成,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 第三,公社是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工作机关。

第四,工农公司废除旧警察和官吏,把公职人员变成人民的“公仆”。 4、(多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与巴黎公社、苏维埃治理形式共同的特点: ①它们都由人民选举产生,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它们都是立法与行政统一的政权组织形式;

③它们都是对人民负责,受选民监督、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5、(多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与巴黎公社、苏维埃治理形式不同的特点: ①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②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 ③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 6、(单选)国家结构形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