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
(1)发病率:表示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2)患病率:指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3)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比例。性质与患病率相同。 (4)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在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5)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6)潜在减寿年数(PYLL):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7)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早死和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 (8)散发: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
(9)爆发:指在一个局部的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 (10)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
(11)移民流行病学:是对移民人群的疾病分布进行研究以探讨病因,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的作用大小。 (12)疾病负担(burden of disease):疾病对人群的危害以及对社会和经济所造成影响的程度称作疾病负担。
(四) 简答题
(1)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些?
升高:①病程长;②未治愈者寿命延长;③新病例增加;④病例迁入;⑤健康者迁出;⑥易感者迁入⑦诊断水平提高;⑧报告率提高。
降低: ①健康者迁入;②病例迁出③治愈率提高; ④病死率增高⑤病程缩短;⑥发病率下降
(2)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种?有何区别?
①横断面分析:是分析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染病来说,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
②出生队列分析:是对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3)发病率与患病率有何不同?
①发病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其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是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常用于探讨发病因素,提出病因假说,评价防制措施效果。
②患病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17)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计算、意义不同。联系P = I*D。
(4)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病的依据是什么?
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②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③迁入该地区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 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 ⑤除人之外,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
(5)疾病分布出现性别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①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②两性解剖、生理特点及分泌等生物性因素的差异。 ③从事危险性大的职业的机会大小不同。
④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
(6)疾病不同民族分布的差异原因是什么? ①遗传因素不同。 ②社会经济状况不同。
③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同。
④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不同。 ⑤医疗卫生质量及水平不同。
(7)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因素? 1)原因:
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者。 ②传播机制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