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50440017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学 课程基本情况:
1.学分:3 学时:54 (课内学时:54 实验学时0) 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3.使用专业:管理学 适用对象:本科 4.先修课程
5.首选教材:基础会计学(刘尚林、杨明海主编,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备选教材:会计学原理(唐国平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年出版) 参考书目: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版) 6.考试形式:考试(开卷、闭卷) 7.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教室 课程教学目的及要求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掌握科学,也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为后续的专业会计课程的学习打基础的。该课程主要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本课程在概括阐述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工作组织的基础上,主要是阐述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能,重点是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实务,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一般原理,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会计核算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论(6学时)
【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和职能,一般了解会计的任务和会计方法体系;掌握会计的基本假设和从事会计工作的一般原则。
【考核知识点】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对象。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三)会计的职能。会计核算职能;会计监督职能。
(四)会计的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相关性;清晰明了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六)会计核算的方法。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七)会计目标。
【考核要求】
(一)会计的概念。
1.了解:会计的含义及会计含义中的各构成要素; 2.理解:会计含义与会计特点的关系。 (二)会计的对象。
1.了解:会计对象的含义;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2.理解: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各个阶段及其具体内容。
3.掌握:对照实际会计工作,说明研究会计对象对提高会计工作认识的实际意义。 (三)会计的职能。
1.了解:会计职能的含义;会计核算职能的含义;会计监督职能的含义。
2.理解:在实践中实现会计职能的重要意义;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的关系。 3.掌握:根据会计职能,理解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四)会计的核算的基本前提。
1.了解: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的含义。
2.理解:明确会计核算对开展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了解: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相关性、清晰明了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的含义。
2.理解: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六)会计核算的方法。
1.了解: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与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的含义。
2.理解:会计方法的组成,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与各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会计目标。
了解:会计目标的含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会计的的产生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二、会计的发展
第二节 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含义 二、会计的特点
第三节 会计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职能 二、会计目标
第四节 会计方法
一、会计方法
(一)会计核算方法 (二)会计分析方法 (三)会计检查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
(一)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二)复式记账
(三)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 (四)设置与登记账簿 (五)成本计算 (六)财产清查 (七)编制会计报表
第五节 会计对象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二、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
第五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二)持续经营 (三)会计分期
(四)货币计量与币值不变 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 (二)相关性 (三)清晰明了性 (四)可比性
(五)实质重于形式 (六)重要性 (七)谨慎性 (八)及时性
第六节 会计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4学时)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重点掌握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从而掌握设置会计账户的必要性及其账户的基本结构。
【考核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