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焊缝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压力容器射线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总则

1.1、本规程规定了钢制压力容器主要受压元件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χ射线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的钢制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所有A、.B类焊缝的射线照相检测。本规程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术; B级

—高灵敏度技术。

1.3、本规程不适用于钢制压力容器制造、安装过程中C、D类焊缝的射线照相。 2、引用标准

GB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Z117 工业χ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19348.1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1部分: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 GB/T19348.2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2部分: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

GB/T19802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最低要求 JB/T7902 射线照相用线型象质计

NB/T47013.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NB/T47013.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 射线检测 3、 一般要求 3.1、射线检测人员

3.1.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必须符合NB/T47013.1-2015的有关要求

3.1.2、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

证。

3.1.3、从事评片的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应每年检查一次。 3.2、射线胶片

3.2.1、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5类或更高类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C4类或更高类的胶片 3.3、观片灯

3.3.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19802的有关规定,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3.4、黑度计

3.4.1、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4.2、黑度计首次使用前应进行核查,以后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核查。核查方法可

参照NB/T47013.2-2015附录C的规定进行,每次核查后应填写核查记录。在工作开始时或连续工作超过8小时后应在拟测量黑度范围内选择至少两点进行检查。 3.5、增感屏

3.5.1、射线检测应使用铅箔增感屏。

3.5.2、单张曝光时χ射线前后屏用0.03mm的增感屏+0.1mm以上的背板 3.5.3、胶片和增感屏在透照过程中,应始终接触良好。 3.6、像质计

3.6.1、底片影像质量采用线型像质计测定。线型像质计的型号和规格应符合JB/T7902

的规定。

3.6.2、对于厂内常用的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材料使用碳钢或奥氏体不锈钢制作的

像质计,像质计材料代号为:Fe; 3.7、 表面要求和射线检测时机

3.7.1、在射线检测之前,对接接头及热影响区的表面应经外观检测合格,焊接检验员

签字认可。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影象不得掩盖或干扰缺陷影象,否则应对表面作适当修整。

3.7.2、当被探工件表面温度>40℃或容器内部介质未被排放干净之前,均不能进行照

相。

3.7.3、除非另有规定,射线检测应在焊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

焊接完成24h后进行射线检测。 3.8、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

3.8.1、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的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承压设

备制造、安装时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3.8.2、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

(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合同双方商定,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了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 3.9、 辐射防护

3.9.1、辐射防护应符合GB18871、GBZ117和GBZ132的有关规定。

3.9.2、现场进行χ射线检测时,应按GBZ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 苏ICP备2000334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