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电视新闻采访中语言采访方法技巧
作者:周劲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8年第20期
摘要: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环节,扎实的采访是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保障。采访的形式包括观察体验阅读等很多种。而语言采访是最普遍最基本最常用的。 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语言采访;方法与技巧
作为电视记者,语言采访更是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语言采访需要通过与采访对象的语言交流从而得到有效而必要的信息。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在实际的采访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学会随机应变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和完成,是记者的基本素养。为此,笔者将根据自身的实践心得体会出发,谈谈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提问策略。 一、语言采访的基本原则 (一)语言要得体规范
作为电视新闻记者,为确保新闻真实性,突出采访新闻现场感,拉近新闻主体与观众的距离,记者往往需要直接出现在镜头画面中,且越来越多重大新闻和突发新闻报道都是采用直播,从而使广大观众能够在第一时间,从第一现场了解到新闻信息。这对电视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高超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语言能力。由于新闻报道传播区域广泛,受众群体不一,我们必须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被采访对象,使用规范性的语言进行提问并尽量避免不连贯的语言表达和方言、口头禅。如:啊、嗯、好、哦、这个、那么等语句,因为这些语句会降低语言表情达意的效果和新闻专业感,采访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普通话,让采访对象能够明白记者的提问诉求,提高沟通效率和质量。采访过程中的语言应符合逻辑,避免出现辞不达意、含糊不清现象,实现最佳新闻传播效果。 (二)定义对象和目的
任何工作都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没有准备的战争必定是失败的”。在采访前,记者要明确自己的采访任务和传播目标,要确定采访对象,了解采访对象的职业、文化、性格、经历等背景资料,以便设计问题;还需要在采访过程中观察采访对象的情绪变化甚至微表情来获取语言之外的更多信息并及时调整话题和交流方式。记者可以从多角度甚至反方向提问引导采访者,确保采访顺利进行且信息丰富。 (三)明确地进行问题讨论
电视新闻记者作为电视报道素材的采集者,应具备敏锐的嗅觉,不管什么情况下找到报道人物、事件的最佳切入点,从而为观众提供了解人物和事件全貌的丰富角度,追踪观众感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话题,唤起观众的注意和共鸣,从而更好地体现新闻报道活动的社会价值。新闻对象在接受采访时,记者要找到突破口进行新闻采访,最大限度地复原真相,并挖掘新闻内在价值,传达正确的“三观”。
二、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提问策略
时效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为了尽快获得新闻素材,记者在把握采访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会提问,在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的前提下,要全面的获得更多信息。 (一)开门见山,直接提问
一般的采访都是开门见山,直接发问,采访对象的回答也是十分明确的,肯定或者否定,开门见山的回答问题一般直面问题性质,直截了当,简单明了,而对于这样的问题,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回答,展现事情的本质。如某地出现了强降雨天气,预计可能发生了洪水和泥石流现象,记者对政府部门采访的时候可以直接询问是否已采取了应急措施,救援物资是否已经备齐,这时,回答者可以短时间快速回答。这种切实的问题与回答要尽量缩短采访时间,提高采访效率,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报道,让观众了解到灾区的真实情况。 (二)旁敲侧击迂回提问
俗话说“眼见为实”,但实际生活中,眼见未必一定是真相,有时候不能光靠自己的眼睛去下结论。作为记者,需要花大力气去挖掘真相,通过对当事人的了解和采访获取真相。但是对于一些敏感问题,记者的提问方式过于直接简单,当事人出于种种原因,往往会采用回避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