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
教学目的:
1、了解材料作文中包含多则材料的命题类型,学习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2、通过同类命题示范审题导练及写作训练,巩固并提升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 教学安排:安排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几种类型,探究审题方法。 一、了解概念:
多则材料类作文文题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组成,材料往往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多则材料作文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的分析。要想准确立意,首先必须逐则分析提炼,再进行比对找到聚焦点,最后综合判断和归纳。
二、高考回眸:
(2017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2.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进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了解多类型,探究审题方法
(注:以下审题题目只出现文题材料,作文要求与高考题基本相同,统一省略。)
1
(一)内涵相同型——同中求同
阐释: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多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之处。其方法是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找出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审题示例:
①李时珍经过27年的调查研究,写成《本草纲目》;②埃文利希发明了六零六药物,失败了605次;③巴甫洛夫研究条件反射30年,才写出了《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④马克思用14年时间才写成《资本论》;⑤爱迪生发明电灯也经历了数百次失败。
审题分析:材料分别列举了五件事,但相互间都存在着共性——伟人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都能认准目标后就坚持不懈,长期奋斗,不怕失败。这个共性就是材料的中心内涵,也就是我们要归纳的中心论点。
即时巩固1:
(1)泾溪石险人惧惊,经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2)有人做过一个试验,青蛙被突然放进沸水中,能迅速逃脱而活命,若放在慢慢加热的水中终被煮死。
审题分析:两则材料有共同之处。当矛盾以尖锐激烈的形式存在时,人们容易觉察,易保持高度警惕,特别小心谨慎;当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时,表现为不易觉察的渐变,人们易松懈、麻痹、放松警惕。本材料的题旨是:要有危机感;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当心平地跌跟头;警惕糖衣炮弹等。
难点突破:内涵相同型----(二)同中求异
阐释:相同的材料,从他们的相同点出发可以提炼观点,但可能缺乏深度,如果我们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就能挖掘深度,得出有份量的结论。 审题示例:
①马克思 23岁被誉为当时德国最伟大的哲学家。②恩格斯 21就著文批判当时德国哲学家谢林。③列宁 17 岁就开始革命活动。④毛泽东 26岁主编《湘江评论》。⑤徐特立 48岁留法,克服困难,学会法语。
审题分析:以上五个材料都是讲伟人们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这是材料的共性,倘若就此立论,观点就缺乏深度了。进一步分析材料会发现①—④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青年时代就出成果,而材料⑤是讲徐特立 48岁苦学法语有所成,年龄特点与前四位伟人不同。
根据这个不同点可以立论:年青时代是出成果的黄金时代,但是,年龄并不是成就事业的唯一条件,关键在于有无坚定的志向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二)内涵相反型——异中辨异
阐释:对同一问题提供两组相反的材料,材料内涵成鲜明的对比关系。其方法是先分
2
析各则材料的内涵,比较出其相异点,再从这相异点提炼出准确合理的观点。一般正反皆可立意,也可对立统一。如果能够辩证思考,做到对立统一,立意往往会更深刻些。
审题示例1:
1、1915年,大洋洲北面一原始部落民族。一批欧洲传教士见当地人在使用磨制石斧,便大量赠送短柄钢斧,帮助他们提高效益。不料,其结果只增加了当地人的睡眠时间。 2、日本兵库县有个小山村。一天,村里的长者把村人召集到一起说:“都什么年代了,咱们还过着与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要改变这种状况,办法不是没有。大都市里的人长期过现代生活,肯定会腻味的。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落后的‘特长’,‘出卖’这落后,定能赚不少钱。”这回天妙计,博得全村人喝彩,大家说干就干,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用兽皮缝衣,有的用石器打磨工具??一时间舆论大哗,旅游者、考察者慕名而来,小山村暴富起来。
审题指导:第一则材料的原始部落的人观念不更新,安于现状,自甘落后,即使引进先进技术也枉然;第二则材料中日本小山村的人有强烈的变革意识,即使没有外界帮助也会由弱变强,由贫困变富裕。由此可得出立意:改变观念是关键,解放思想是根本。 (三)内涵相对型----互补叠加
阐释:这种材料的特点是几则材料话题相同,但内涵既不相同,也不相反,而是各偏执于一点,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科学合理。其方法是将各材料的内涵加以分析综合,找出它们之间的分歧点,进而整合归纳出一个全面正确的观点来。
审题示例: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说:“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个兵,后来转业到地方,我也是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个老‘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 请你联系时代的特点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审题指导:先找出两则材料的同和异,谈的都是理想和自我价值的问题,但看法迥异。对马玉祥的话,应抓住关键的一句,“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份量就心满意足了”,理想的确立应从自身实际出发,在普普通通的岗位上照样能干出成绩来,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理解“兵的份量”的具体内涵。而对拿破仑的话我们要作具体分析,不宜笼统地肯定或否定,想当元帅的兵是有目标有理想有抱负的,但要明确为谁而当,为什么要当元帅这些问题,才能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审题时还应注意“联系时代特点”这句话,也就是要立足于时代的高度,结合当代青年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来思考这一问题,同时还应联系自身的实际来确立人生的目标 。
因而可立意为:人生既要有拿破仑那种雄心壮志,也需要马玉祥那样甘于从平凡做起的精神,因为任何雄心壮志的实现,都离不开脚踏实地地苦干。
3
即时巩固2: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走好人生之路。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谁是谁非呢?都很有道理,但都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言,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而有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既要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四)内涵多向型——异中求同
阐释:材料的内涵各异,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逻辑联系,有的材料还可能在审题时给同学们的思维形成干扰。所以我们在审题时,一方面要逐则分析材料,排除或化解干扰项;另一方面还要进行归纳整合,探究出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即相通点),进而提炼出全面准确的立意。
审题示例:
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 除非你们改变,像小孩一样,否则,你们绝不能成为天国的子民。(耶稣) 3. 那些在名利场上折腾的人,他们既然听不见自己的声音,就更听不见灵魂的声音了。(周国平)
审题指导:第一则材料强调安贫乐道;第二则材料强调保持心灵纯净,这句内容含蓄,很容易成为理解主题的干扰项;第三则材料的核心是要保持生命的本真,或崇尚简单、自然的生活。第一则材料是从正面提出观点,第二、三则材料是从反面提出观点。第三则材料中,“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意为没有自己的价值操守,“听不见灵魂的声音”意为没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其实这三则材料里,第一则与第三则很容易理解,内涵也相似:坚守本心。第二则却似乎是一个干扰项,讲的是孩子的本真。可如果我们排除这一项,那我们的立意必然不够全面,所以我们要化解这则材料,把它和其他两则材料结合在一起,主题就成为:回归本心,用孩子的心境来与世界接触,以最单纯的动机做人。 即时巩固3: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有搞好一件事。”
2. 法国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20年,他记录了约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4
3.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工程师……
审题指导:应首先该排除干扰内容“林语堂先生”,因为第三则材料讲的其实是苏东坡是个“通才”。接下来分析三则材料之间的多种关系。从池莉的角度,可提炼出“人一生可做的事很多”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雷杜德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一件事”的观点,这是正面立意;从苏东坡的角度,可提炼出“做好很多事”的观点,这也是正面立意;而再从池莉的角度,还可提炼出“没有一件事做得好”的观点,这是反面立意。“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反映的深层内涵其实是“专”与“通”的关系。从“专”与“通”的关系角度入手,又可归纳出以下多个观点:做好一件事,才可能做好很多事;做好很多事,为的是把一件事做得更好;企业需要专精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专通并举”等。
四、课堂小结 (一)审题原则
1、逐则分析。读懂材料,把握各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2、对比分析。理清材料之间的关系:同向关系、对立关系、互补关系、多想关系。 3、综合分析。归纳材料最终主旨:同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辨异、互补叠加,逻辑整合。 (二)温馨提示
这种类型作文必须从整体考虑,切忌把各则材料割裂开来,就一事论一事;其次要弄清几则材料间的关系,寻找联系点,运用多种方法去分析材料。
1、整体考虑。切忌割裂几则材料,就事论事。 2、理清关系。寻找材料间联系点,多法分析。
以上我们归纳了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面对写作实践中,恰当地运用一种或几种分析方法,无疑是大有裨益。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展示误例,了解多则材料类作文审题的典型误区,谨防偏题离题。
2、通过相关审题训练,消化巩固多则材料类作文的审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审题能力。 3、命题写作训练。 教学过程:
一、了解审题误区——断章取义 顾此失彼
材料: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5